國務院辦公廳15日下發《國務院關于促進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這是去年底和今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國五條”“國六條”的深化和延伸。“八條意見”把擴大國內市場、提高技術水平、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等作為促進光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立足點。
有望每年打造千億元市場
意見的最大亮點和含金量,是提出2013-2015年,我國年均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左右,到2015年總裝機容量達到3500萬千瓦以上。這是經過多次調整修改后,再次調高我國光伏發電裝機計劃。去年底,國家能源局印發的《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中,這一目標還只是2000萬千瓦以上。如果總裝機3500萬千瓦的目標實現,中國將超過德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光伏市場。
產能過剩,依賴國外市場,國內市場開發不力,是我國光伏產業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此次超市場預期擴大光伏發電裝機計劃,將助力我國光伏產業走出困境。業內人士測算,按光伏電站投資平均每千瓦1萬元、分布式光伏系統每千瓦1﹒5萬元計,每年1000萬千瓦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將帶動1000億元的市場需求。
去年底以來啟動內需對光伏企業的脫困作用已經顯現。走進江西賽維LDK的生產車間,一片忙碌的生產景象,這家一度深陷破產危機的光伏巨頭年初就出現了轉機。“盡管離完全復蘇還有很大距離,但近兩個季度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在持續好轉。”賽維LDK總裁、CEO佟興雪說。
毗鄰賽維的江西升陽光電在停產8個月后,于今年4月1日恢復了一條生產線。而位于江西新余市的瑞晶太陽能則在門口打出了“大量招聘技術工人”的廣告。“從1月份到現在,我們每個月都保持兩位數增長,目前全年訂單已排定。”公司執行總經理張中良稱。
新興市場或成新砝碼
意見提出,積極妥善應對國際貿易摩擦,鼓勵光伏企業創新國際貿易方式,優化制造產地分布,在境外開展投資生產合作,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促進光伏企業國際化發展。
今年6月,歐盟宣布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征收臨時反傾銷稅,8月6日歐盟將把關稅提高到48.6%,目前中歐雙方談判仍無結果。
“全球光伏市場需求很大,不要老盯著歐美,要積極開拓新興市場。”江西新余市工信委新能源科科長錢喜平說。
經過戰略調整,瑞晶太陽能國外市場銷量占總產量已經降至三分之一。歐盟“雙反”后,江西升陽光電把市場轉移到亞洲,其中80%在印度。賽維也基本上做到了國內外市場對半開,上半年以來,真正出口歐盟的產品還不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