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證券新能源首席分析師王海生分析,0.56歐元/瓦的底價,跟中國組件在日本市場的價格基本持平,相對日韓美歐的競爭對手,還是有競爭優勢的!爱斎,這個價格基本上廢掉了在歐洲做大型電站的可能性,對終端市場的負面影響還是會有的。估計下半年歐洲市場比較清淡,以屋頂項目為主。”
保利協鑫旗下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呂錦標則表示,“至少就下半年來看,價格承諾對大陸光伏企業的影響不是很大,F在能夠和大陸光伏組件企業競爭的只有臺灣地區企業了。但臺灣地區的組件產能有限,因此占據的比例也會有一個幅度。”
呂錦標稱,明年的行情就不一定了。“我們估計2013年歐盟地區的組件價格還會繼續下降。因為臺灣地區離大陸很近,很容易得到這邊產業鏈的支持。臺灣企業擅長電池片環節,但接下來玻璃、鋁材這些組件配套產品,很容易得到,到時候它們組件擴產的時候,成本也不會很高。組件產能擴起來很容易,3個月就夠了。那么,2014年,在現有價格承諾的條件下,大陸的光伏企業要再出口到歐洲的難度會高很多。”
多晶硅雙反案堵漏“加工貿易”
另一變數是,中國光伏企業面臨的配額分配問題。
路透社7月27日援引歐盟一位外交消息人士的話稱,根據協議,若以去年的水平為基準,中國將獲準提供可滿足約半數歐洲光伏面板需求的供應。這位消息人士說,歐盟2012年消費量約150億瓦特,根據協議中國將可提供70億瓦特而無需繳納關稅。
對于給企業分配額的做法,王海生說,“根據經濟學理論,這里必然出現尋租和黑市。”有光伏業內人士更是戲稱,將來倒賣輸歐的光伏組件配額,會是一項熱門生意。
現在配額怎么分,已是企業最關心的話題。有光伏業內人士對早報記者稱,最大的可能就是大廠拿到大部分的配額,小企業頂多分得一杯羹,接下來的日子會很不好過。
不過,有接近商務部的人士稱,中國政府除了打開國內市場,在國際市場上也有措施,以支持國內光伏制造業。“現在中國政府做亞非拉的援外項目時,也會把光伏帶進來,比如在當地的無電地區等,安排光伏項目,讓國內的龍頭企業參與。就是逐步把危機緩解過來!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的7月18日,商務部還對美韓多晶硅反傾銷一案作出初裁,不過韓國多晶硅大廠OCI的稅率僅為2.4%。
有接近商務部的人士稱,這一價格肯定過低。韓國沒能擋住,對國內整個多晶硅產業的保護效果也就差多了。其實韓國的成本比美國高很多,傾銷幅度也要高過美國。韓國的多晶硅產業發展歷史跟中國差不多。而韓國企業成本比中國高,一則貴在建造成本,再者運行成本也比較高。“這個部里是很清楚的。目前裁得比較低,因為按程序,初裁就是照對方報過來的數據進行測算,這看韓國方面是否誠實了。接下來,就是現場核查,收集資料了!
上述人士透露,對于OCI稅率問題,現在商務部是接收各方的評論意見,收到后,就安排現場核查。
需要補上的漏洞,還包括多晶硅貿易加工。前述接近商務部人士稱,“4月份多晶硅加工貿易的比重升到了65%,而目前,加工貿易是不征(反傾銷)稅的。下一步,就要把這個漏洞也給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