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6日大限來臨前夕,中歐之間最大貿易摩擦案光伏產品貿易爭端達成“和解”。
7月28日,歐盟委員會方面向《國際金融報》記者發來的郵件稱,歐盟與中國已經就太陽能電池板爭端找到一個“友好”解決方案,可以以一個可持續的價格達成新的市場平衡。
歐盟委員會貿易委員德古赫特在郵件中明確表示:“我們將暫時停止對中國光伏企業的反傾銷調查,并允許其向歐洲市場供應太陽能板。”
不過,雙方均沒有透露談判細節,比如,最終達成的“價格承諾”,中國企業配額等。根據歐盟委員會規定,具體結果需提交歐盟委員會協商后才會公布,預計公布時間是8月6日。
記者從光伏企業處獲得的信息顯示,協議價格可能會在0.55-0.57歐/瓦這個范圍內,其中,0.57歐/瓦的可能性更大。
價格承諾達成
“"價格承諾"是最佳的和解方式。”德古赫特在郵件中表示,“留給中國光伏企業有兩種選擇,一是接受"價格承諾",從而避免反傾銷訴訟;另一種選擇就是接受反傾銷訴訟。”
據悉,一開始,雙方在價格上分歧不小。眾多企業向機電進出口商會提出的普遍為0.5-0.54歐元/瓦的價格底線,而歐盟成員國內自產的光伏組件價格為0.6-0.7歐元/瓦。
“我們之前作了比較壞的打算,當時預計最后的協議價可能是在0.6歐元/瓦,所以,如果最終價格定在0.57歐元/瓦的話,是一個意外之喜。”晶科能源品牌總監錢晶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晶科能源也是參與此次價格承諾談判的95家企業之一。
“另外,歐洲制造業成本較高,0.57歐元/瓦是其平均成本價,所以,如果定在這個價格,中國光伏企業仍然有很強的競爭力。”錢晶說。
但是在英利集團宣傳部副總經理王志新看來,取得目前的結果是多方一起努力的結果,但要注意的是,無論是0.57歐元/瓦還是0.55歐元/瓦都是違背市場規則的人為抬高的價格。“這本身就是一種貿易保護的行為。對于我們來說,只是在壞與更壞之間的選擇。”王志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