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機電商會曾要求企業反饋一個調查表格,其中有不少問題其實與配額相關。這些問題包括:企業當前年產能是多少兆瓦;2012年企業對歐出口量是多少兆瓦;在歐盟宣布對華光伏反傾銷初裁前的2013年1-5月份,企業對歐盟的出口量是多少兆瓦;2013年6月出口多少兆瓦;預計7月份對歐盟的出口量是多少兆瓦,等等。
“現在95個企業分配額,真是一個大問題。”上述光伏企業市場部負責人稱,“我們關注的其他那些前十的大廠的配額數,這些是大頭。剩下85家它們拿多少,都是零頭,愛拿多少拿多少,跟我們也沒什么關系。這些小企業出口歐盟本來就不多,接下來給配額,給每家企業幾個兆瓦或者不給配額,也挺正常的。本來就不怎么出口歐盟,拿配額不是浪費么。當然,這是我們大企業的想法,小企業怎么想,我們就不知道了。”
前述接近商務部的人士稱,中國的光伏企業這么多,到時候肯定會為了配額爭得不可開交。
目前,擺在機電商會面前的難題,不僅僅是每家企業分得多少的出口配額,還包括一系列復雜問題。
前述光伏企業市場部負責人稱,“比如給我們分了100個兆瓦,但是到10月份了,我們只用了20個兆瓦,那剩下的80兆瓦在接下來的兩個月是明顯出不完的。多出來的是要吐出來還是怎么樣?這就需要大條約下面的小條約,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去細化解決了。”
“大方向怎么樣,我們是影響不了的,但是細節,才是我們看重的。”他說。
另外,就最低價格承諾的浮動問題,前述光伏企業市場部負責人稱,這次談判也設定了一個變化機制,就是看彭博社的價格基準。如果彭博社的組件價格基準上下浮動超過一定的幅度,那么最低限價也隨之浮動。彭博社的價格是,你只要愿意,你注冊一個賬號,自己也可以上去標價格。目前來說,大家傾向于把價格標得高一些,所以也不是特別準。然后如果有人出于影響價格的想法,注冊了很多賬號去胡亂填價格,這就出問題了。
前述接近商務部的人士則認為,“現在按照談下來的結果執行就是了。過一段時間,歐盟方面可能會說,算了,限制措施不要了。如果到時候市場上的組件價格都到四十幾歐分了,歐盟還限制中國企業五十幾歐分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