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以下簡稱中國有色硅業分會)緊急召開成員企業的電話會議,探討中國對美韓多晶硅雙反之后的影響及下一步工作走向。
“雙反措施不力,多晶硅難言復蘇。”7月31日,江蘇中能硅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能硅業)副總經理呂錦標對記者如此感慨。中能硅業為保利協鑫下屬企業,后者為中國第一大多晶硅企業。
2013年7月18日,中國商務部決定自2013年7月24日起,對來自美國和韓國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采取征收保證金臨時反傾銷措施。其中自美國進口多晶硅的傾銷幅度為53.3%至57%,自韓國進口的傾銷幅度為2.4%至48.7%。
在呂錦標看來,對韓國的反傾銷幅度過小,特別是占據韓國對華多晶硅出口90%的OCI公司稅率僅為2.4%。“由此可能會掀起該國對中國多晶硅的新一輪出口狂潮。”
中國有色硅業分會秘書長林如海表示,除韓國稅率過低之外,此次并未出臺對歐盟多晶硅反傾銷初裁,業內認為對歐盟的多晶硅“雙反”可以采取更為積極的策略,學習歐盟對華光伏案兩步走戰略,早日初裁爭取主動,以打促談,為談判增加砝碼。
有鑒于此,參與多晶硅“雙反”申訴的中國最大的四家多晶硅企業已于上周共同上書中國商務部,要求增加對韓國的懲罰性關稅、通過對歐盟的多晶硅初裁及將多晶硅列入來料加工禁止類目錄。
增加對韓稅率、通過對歐初裁
最新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6月我國多晶硅進口量為4801噸,同比大幅下降30.5%,為2013年以來進口量的最低值;同時,6月份我國多晶硅進口均價微幅增長至18.80美元/千克,同比下滑26.8%。
呂錦標解釋,多晶硅進口的下滑,更多是因為此前多晶硅雙反即將出爐,由此導致企業進口量減少,但從進口價格來看,仍然屬于傾銷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