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額分配惹爭議
“目前有很多企業在歐洲市場退出了,龍頭企業也有很大幅度的減少,比如晶澳太陽能從去年的歐洲市場占40%到今年已經降為20%,英利從60%降到40%。”中投顧問光伏研究員任浩寧告訴本報記者。
但引人關注的是,中國企業如今在歐洲市場庫存量頗高。據媒體報道,中國光伏企業在4-6月對歐洲出口大增、導致存貨增加約2GW,上半年中國光伏面板生產商對歐出口產品已經達6.5GW。
Solarbuzz分析師廉銳也向本報記者證實了在歐庫存較高這一點,“這多半是由企業故意為之,此前為了躲避有可能成真的8月6日開征47.6%高關稅帶來成本提高,很多企業選擇了加速對歐出口。”不過廉銳認為,中國企業在歐庫存應該沒有達到2GW,這其中或許還有當地貿易商庫存等。
而未來,如何消化這些庫存恐怕將不再由企業自己做主,而是由我國商務部決定。
當地時間7月29日,德古赫特在布魯塞爾出席當天歐委會唯一一場新聞發布會時,用7分鐘時間簡要說明了“解決方案”的主要原則。德古赫特說,自愿加入此方案的中國光伏企業出口商,約占中國所有同類出口商的70%;未加入的約占30%。這意味著其他未加入的企業將喪失產品出口歐洲的機會,而參與談判的95家企業則面臨著配額如何分配的問題。
任浩寧擔心的是,為了爭奪出口配額,企業間恐怕將掀起新一輪的惡性競爭。
“參加談判的95家企業現在正在與機電商會商討此事。”英利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晶澳太陽能副總經理武廷棟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價格和配額還沒有官方數據出來,但是對于配額如何分配,我公司在配合商務部討論這件事時,一個難題則是如何分配,因為每一家的優勢產品不同,這會造成每家企業的意見可能都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