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此間對光伏發電的價格政策調整將關系企業投資電站的最主要資金扶持,因此在業界備受矚目。
“西部地區如果上網電價定在0.9元/度,去除增值稅后就只有0.75元/度左右,從目前的電站建設造價來看這個價格只能是微利。”一位國外光伏電站開發商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表示,“而且這個微利空間還需要兩個前提,一個是保證20年的政策不變,如果稍有變動,投資就會失敗,二是這個價格是按照當前市場低迷,組件價格低廉,一旦市場啟動,成本一定會有所上升,這個價格能否 保持微利也很難說。”
對此,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也對記者表示,“電價政策調整,必須要保證一個前提,就是一定要保證投資能按時回報,而且能全額被電網收購和并網,同時補貼資金也要到位。”
他表示,《意見》首次對補貼期限進行了明確,規定上網電價及補貼的執行期限原則上為20年,“這就相當于把市場的規則告訴投資企業了,由此便可以準確的計算出投資回報和周期。”
在拜爾能源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學軍看來,國內市場仍存在三個問題,“最主要的是并網問題,要保證100%全額收購,這種承諾不能由電網企業決定,而應該由政府部門強制執行并監督;第二個問題是在國內投資光伏電站成本過高,目前國內對新能源的貸款利率超過7%,如果能降到4%或者5%左右比較合適;第三個問題是電價雖然可以隨時調整,但作為政策要保證20年或25年的投資回報期內保持電價不變,要保證投資人能回收成本,這是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