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該項目的投資和承建方潞安集團在光伏電站建設方面優勢明顯。不僅具備600MW/年太陽能光伏垂直一體化生產能力,基本構建了集“產品營銷、系統集成、工程承建”一體化的光伏產業發展新模式。在2012年,潞安在云南永仁等地建成總容量超過150MW的并網光伏電站、太陽能路燈和大型商業用電多個光伏項目,此次項目將全部采用潞安太陽能公司生產的高效多晶和雙玻多晶硅組件。
分布式助力農業現代化
據專業人士介紹,光伏農業大棚優勢有很多,例如由于采用全框架高標準支架系統,光伏組件置于溫室的上面,可以有效利用溫室大棚的空間,溫室大棚里的用電,比如采暖、通風、照明,可以通過光伏電站來解決,相當于在同等面積的土地上形成了立體的生產。光伏農業大棚造型非常美觀壯麗,具有觀光農業特性,所種植的各種作物也符合有機農業標準,觀光、有機加發電收益,是未來科技農業的發展之路。與此同時,農業與光伏一體化電站,將傳統農業種植與光伏發電相結合,提高光伏發電項目土地的綜合利用率,實現陽光、土地資源的立體高效利用,達到了農業和發電的雙向收益。
負責現場施工的潞安副總經理張愛民介紹,該項目建成后可充分利用城郊地區的區位優勢,配套建設育種中心、農產品集散中心,進一步發展建設生態觀光旅游園、現代農業示范教育基地,把農業活動、科技示范等融為一體,發揮產業集群效應,繁榮地區經濟,建成全省全市特色農業的樣板和窗口。
專家指出,我國農業大棚面積居世界第一,除小型拱棚等簡易設備外,日光溫室、塑料大棚面積超過200萬公頃,是寶貴的光伏發電資源。而且在一些蔬菜種植重點鄉鎮,農業大棚往往連接成片,具備分布式發電和并網的條件。
對于光伏農業的發展前景,NPD Solarbuzz分析師韓啟明預測:“中國的農業光伏市場曾經被下游光伏供應商及安裝商忽視。但在我國國內光伏應用市場快速發展的今天,農業光伏則是眾多應用中最具前景的一種。在農業光伏項目中,最普遍的類型就是光伏大棚。”
但是,我國農業光伏的未來發展之路仍然任重道遠。在近日舉行的“2013中國光伏電站研討會”上,曾有業內專家指出,我國目前大多數地方仍然是精耕細作的小農經濟經營模式,大多數農業生產還停留在粗獷的低級階段,未來分布式光伏應用在農業生產上,還要解決好成本過高、入網難等諸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