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決定自9月25日起提高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脫硝電價標準,新增除塵電價,以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鼓勵燃煤發電企業進行脫硝、除塵改造,改善大氣質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次電價調整是在不提高銷售電價水平的前提下,主要通過對燃煤發電企業上網電價進行結構調整來實現,不會增加居民和企業負擔。上網電價的調整空間,則是由電煤價格下調產生。
從講大局、保穩定,維護各方利益的角度來看,本次調價堪稱典范,做到四鄰沒有爭議。但細究本次調價的邏輯,你會發現發改委實際是通過降低上網電價的方式提高電價附加、環保電價標準。
按發改委方案,燃煤發電企業脫硝電價補償標準由每千瓦時0.8分錢提高至1分錢;對采用新技術進行除塵設施改造、煙塵排放濃度低于30mg/m3(重點地區低于20mg/m3),并經環保部門驗收合格的燃煤發電企業除塵成本予以適當支持,電價補償標準為每千瓦時0.2分錢。
看似微不足道,上調環保電價合計0.4分錢/千瓦時,但是納入到全國用電量4.8萬億千瓦時的大盤子里,電價增量有200億元之巨。在嚴苛的排放標準下,發電企業在本輪價格調整中獲得政策紅利。
自2014年7月1日起,現有火電廠要執行新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濃度排放限值將更加嚴格。對于發電企業而言,新排放標準當屬“史上最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