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市場容量方面,一些分析認為,除了歐美市場得以穩定外,新興市場正在快速跟進擴容,更主要的是國內應用市場正在規模化啟動。
那么,目前這幾個市場大致是個什么情況呢?
首先來看新興市場。除了日本等個別地區外,目前多數新興市場顯然仍處于玩票階段,即使打算規模化開發,其市場總容量又能有多大?能否與其經濟補貼實力匹配?
其次則是歐美市場。美國不用說了,基本已經對中國關閉。而歐洲,盡管中歐達成和解,但價格承諾之下的中國光伏產品是否還有競爭力,恐怕中國光伏制造企業們都心知肚明。何況,一個限定了總量和增長空間的市場,如何帶給未來想象空間?甚至可以這樣說,如果無法根本改善中歐之間的光伏貿易現狀,歐洲市場很有可能會逐漸淪為中國光伏制造企業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最后再看國內市場。盡管新政策接二連三,甚至最高管理層非常罕見地再三明確表態支持國內市場發展。可由于滯后的能源體制等諸多原因,許多主觀愿望上良好的政策,在市場實際執行時卻依然面臨著支離破碎、漏洞百出的境地。短期來看,指望內需市場承擔主要產能消納重任,恐怕有點難。
2009年-2010年的光伏業擴張行情,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美國市場將大規模啟動的預期之上,許多人都相信美國會成為另一個德國市場,因此紛紛大幅擴產。隨后的事實證明,美國市場的確在加速擴容,但其對中國光伏制造業而言,卻事實上成了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假設前提。
此次光伏反轉論的論據,是否亦會淪為假設,或可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