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網難點多 技術尚待成熟
從技術層面來說,目前光伏發電的出力并不穩定,尚處于探索階段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面臨諸多技術問題與挑戰。其一,分布式光伏發電接入電網后,對電網影響較大。不但每個接入點電壓變化范圍變大、接入點之間的電壓增大,而且母線電壓波動幅度也增大。其二,由于分布式光伏點多面廣,如按常規接入方式管理,調度的投資、人員的需求都會大大增加。如果全部以專網形式接入,則通訊投資巨大,且現有調度自動化系統不支持如此巨大數量的投入。國網發布的《關于促進分布式電源并網管理工作的意見》中提出,10千伏接入用戶側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風電、海洋能發電項目,380伏接入的分布式電源項目,可采取無線公網通信方式。
然而,劉純坦言,目前對此技術的研發正在進入關鍵時刻,還面臨很多技術難題。“其中主要是大數據問題,如大的氣象數據,大的數字天氣預報數據,這是我們以前從未遇到過的難題。”
自適應控制技術 引領未來技術趨勢
智能電網技術是解決分布式光伏并網問題的主要途徑,其中,分布式光伏自適應控制技術是未來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分布式光伏輸出功率的隨機性易造成電壓波動和閃變。”劉純接著舉了一個例子,“寧夏自治區擬在紅寺堡鎮3800戶農村居民屋頂各安裝4千瓦的分布式光伏,并通過220伏分散接入。但因為該地區用電負荷只有1千瓦,穿透率很大。如果一定要接入,只能重新建設電網。否則用戶會明顯感覺到電壓不穩,電燈忽明忽暗。”
對電壓波動和閃變問題,很多人提出以集中補償的方式來解決。而實踐證明,集中補償在變壓器10千伏母目線側效果不明顯;在400伏/220伏線路末端補償電抗器,會大幅增加線損;而改變接入系統方案,匯集升壓后經10千伏并網,則會影響經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