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企業也不再是市場競爭的主體,只是按照國家規定實行準許收入制度的公用事業企業。電網企業以提供公共服務為主,所有收入來自政府核定的過網費。韓曉平則建議,電改還應將調度從電網分離,調度容易滋生腐敗,使得資源不能優化配置,沒有體現節能優先的原則。
而上述消息人士則告訴記者,電力體制改革最早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就會有消息。國資委內部人士告訴記者,電力改革一定要動國家電網公司,而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要政企分開,目前國家電網、中石油這樣的央企,被賦予了過高的政治權力。“過渡為公用事業服務企業,有利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該人士稱。
韓曉平同時認為,有電監會原班子主導重組的國家能源局,有望對電力體制改革有大力度的推動。
國家電監會早在2003年8月成立就源于國家要推動電力改革, 電監會是“5號文件”的直接產物, 10年來雖然因種種障礙沒有按照電力改革的目標建立起我國的現代電力市場,但對電力改革卻有著最深刻的認識。當年為原國家電力公司設計改革方案的中國標準咨詢公司總經理劉紀鵬曾建議,發改委應將電價監管權力快速移交到電監會,做到只管輸配電價格,其他價格一律放開;迅速把發改委項目審批的權力朝組建大能源委方向發展,把現在能源局、電監會和發改委價格司三合一。
目前看來,電力改革正在朝這個方向前行。電監會和國家能源局重組后,原電監會主席吳新雄攜原班子多位成員執掌國家能源局后,根據吳新雄的工作計劃,將進一步推進能源體制改革,創新能源管理機制。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加強市場公平性、電力安全、人民群眾用電滿意工程和能源相關法律法規、規劃、政策落實情況監管。目前,能源局正抓緊論證出臺國家電網發展規劃,調研和擬訂大型煤炭基地、煤電基地、油氣基地、風電基地、光伏發電基地發展規劃,配套做好輸電、輸油、輸氣等能源大通道規劃。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王禹民早在今年3月就已經為電改繪下藍圖:電改在于體制和機制上的雙重改革突破。簡單地說,就是輸電的不賣電。即由政府制定出臺獨立的輸配電價,電網企業負責把電網這條“公路”建好,按輸配電價收取“過路費”,用于電網投資建設和維護。同時逐步放開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