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9年末,廣東國華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國華公司)宣布投資2.3億元的國華電站動工建設。一年半后的2011年6月,該電站建成并正式并網發電,裝機容量8100kwp,是當時華南地區單體最大的光伏地面電站,一時間引起業內的廣泛關注。
同樣遭遇了光伏產業近兩年的寒冬,但不同的是,當今年以來多個光伏產業扶持政策讓光伏電站建設熱潮再次被點燃,被認為適合興建光伏電站的西北地區成為資本追逐的焦點時,在遙遠的華南地區,國華電站卻深陷虧損泥潭。
“我們沒有感受到行業回暖,電站現在還在虧損。”國華電站總工程師左力斌向記者坦言。
有別于同行,記者在現場看到,該電站與農業開發形成捆綁,院內甚至養起了魚,種上了檸檬樹。“我們正在大力培育這些農業項目,盡管現在還沒有收益,但希望未來可以實現盈利,用于補貼電站所需的日常開銷!弊罅Ρ蟊硎尽
據左力斌介紹,國華電站目前每月發電量在四五十萬度之間,月入20余萬元,年收入200多萬元。該電站實際投資略低于起初擬定投資額,約為2億元出頭,電站建設獲接近1億元的國家補貼,起初預期的上網電價約為1.2元,但如今只有0.52元。左力斌稱,國華公司每年要額外拿出與發電收入相當的資金(即200余萬元)用于電站的運營維護!鞍l電成本是1塊多錢1度,并網只有5毛2,每發1度電就要虧損1度電的錢!
究其原因,左力斌認為,除了上網電價過低,政府補貼不足也是個問題!巴渌夥笫∠啾,廣東對光伏電站的扶持政策很少,除了電站建設國家補貼50%,我們基本沒有獲得其他補貼。”
按照當時的相關政策,光伏電站有兩種補貼方式,即電站建設補貼和電價補貼,運營方只能選擇其中一種,國華公司選擇了前者,故目前上網電價只有0.52元,而不是第二種方式的1.15元。一方面補貼少于其他地區,另一方面,國華電站發電成本稍高于同行,這也被視為其長期虧損的重要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