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下半年,為了拉動內需、提振光伏產業,合肥市政府提出光伏行業“走出去”戰略,把本地龍頭企業打包推到西部,在西部開發電站,消耗企業過剩產品。
“我們的想法是充分利用合肥光伏產業的基礎,通過政府推動,拓展西部市場,在西部打造一個光伏三峽,實現產能釋放,拉動本地企業發展。”王文松先后6次深入酒泉和嘉峪關,為合肥光伏企業和當地政府牽線搭橋。
由于當時合肥其他企業資金比較困難,而陽光電源剛剛上市,資金相對充足。曹仁賢決定在合肥市政府啟動的“西進運動”中,帶頭在西部陽光資源豐富的地區建設光伏發電站。合肥市官方把這一行動稱作“借光發展”。
在陽光電源的帶領下,海潤光伏、晶澳光伏、賽維、中南光電等合肥企業都參與到“借光發展”計劃中。事實上,西部地區也有招商引資策略,即拿資源換制造。西部地區政府給企業審批,讓企業在西部建光伏電站,但需要企業在西部建廠,包括生產組件、電池片等。
陽光電源和甘肅地方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推動設立酒泉(合肥)光伏產業園,并和三峽新能源投資9億元建設100兆瓦的酒泉光伏發電站。電站由陽光電源提供逆變器,其余組件大多優先選用合肥企業的產品。
此時,整個光伏行業依然低迷時,做光伏電站的市場前景并不明朗。擔綱之后的陽光電源或許產生了些許悔意。但曹仁賢認為,合肥市發起的“西進運動”是包括陽光電源在內的光伏企業向光伏電站業務轉型的關鍵一戰,會堅定地走下去。事實上,近期堅挺的股價恰是對曹仁賢決策的強力支持。
分布式探索
嘗到集成電站甜頭的陽光電源,除了在西部建設電站外,自然不會放過家門口的機會。
陽光電源首先在公司的屋頂全部裝設光伏發電站,所發電量除生產用外,還有一部分送到國家電網。“作為一家大型生產企業,我們不僅沒有用國家電網的電,還為其輸送了電量。”曹仁賢對此顯得頗為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