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國家能源局組織召開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的座談會,召集了分布式光伏發電潛力較大的部分省(區、市)能源主管部門以及國家開發銀行、電網企業、光伏發電投資企業、設備制造企業和行業協會相關人員,共同研究部署分布式光伏發電的相關工作。
繼今年7月《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發布以來,國家發改委、能源局、財政部、工信部等與光伏產業密切相關的政府部門相繼出臺了支持光伏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然而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雖然政策利好不斷,但相關企業卻表示,國內分布式光伏市場的預期前景仍不明朗。
政策到位還需配套細則跟進
“國家分布式光伏補貼敲定0.42元/千瓦時后,國內分布式光伏電站的申請迎來小高潮,但由于具體的操作細則未能及時跟進,投資商對于開發分布式光伏電站只能是繼續觀望。”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說,眼下的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情況可以用“雷聲大雨點小”來形容。
相形之下,西部光伏電站建設卻在短時間內以吉瓦級別速度猛增。有國內組件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幾大組件企業一度供不應求,滿產運行也無法及時滿足急速增長的西部光伏電站建設需求。
據記者了解,國家能源局近期在東南沿海經濟發達7省、市,共啟動18個分布式光伏示范項目,示范項目避免分布式光伏開發商與電網直接交涉。
“由于缺少合作的商業參考模式,園區與業主的談判不順。項目要求年底實現并網,我們覺得難度非常大。”一位成功申報了示范園區項目的負責人對記者說。
示范園區項目畢竟是少數。更多投資者關注非示范區項目如何享受分布式光伏電站優惠政策。許多分布式光伏電站開發商表示:“我們對何時能拿到國家的補貼,心里沒有底兒。”
杭州市太陽能光伏產業協會秘書長趙永紅說:“部分光伏企業因為分布式光伏和自身產品銷售和業務轉型相關,有較高的投資積極性。因此,在電站收益率低、資金回收周期較長的情況下,補貼及時和政策到位對他們非常重要。目前,國家需要進一步出臺操作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