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讀者介紹德國智能電網計劃“E-Energy”的6個組成部分之一“eTelligence”工程。
日本至今仍然認為,應該在已有電網的基礎上,構筑分布式能源系統。但對于其業務模式和運營主體,目前尚無明確概念。而通過E-Energy可以獲得相關提示。因此,筆者此次著重對之加以分析。
遠方的設施作為1個主體參與市場交易
在德國北部沿海城市庫克斯港開展的eTelligence工程以550戶家庭為對象,進行著用電量的“可視化”及通過設定電價促進調節、削減需求的“動態定價”嘗試。但與之相比,還有一個課題更加需要驗證,那就是構筑在地區內調節發電和電力需求的系統。實現高效調節需要運用價格機制。而交易的擔保,則是活用德國的能源期貨交易所。
筆者曾介紹了由整合了風力等可再生能源供電和冷藏倉庫電力需求的虛擬電廠(VPP),和作為地區電源的熱電聯產系統構成的eTelligence工程的驗證結果。
虛擬電廠通過信息通信技術(ICT)將相隔較遠的設施連接起來成為一個主體,在調節可再生能源發電變化的同時,還參與市場交易。無論是虛擬電廠,還是熱電聯產系統,目的都是通過在地區電力市場上進行交易,以優化發電和電力消費。這次,筆者將把焦點對準該地區電力市場(E-Energy市場)。這是E-Energy的關鍵,也是分布式系統成立的核心。
做市商的存在是關鍵
E-Energy市場是以虛擬電廠及熱電聯產系統等地區分布式能源資源(DER: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為構成主體的本地電力市場。利用當地配電公司的配電網,根據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收集的信息,形成虛擬市場。分布式能源資源與地區市場通過分布式能源資源所設的網關(不同通信系統之間的樞紐)交換信息。
電力價格參考作為德國電力期貨交易所的歐洲能源交易所(EEX:European Energy Exchange)的現貨價格指數,根據歐洲能源交易所的動向和地區實際供需動向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