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區的配電公司成為關鍵
在德國,基本上每個地區都有配電公司,多數為地方政府運營(城市公共事業)。城市公共事業本身,或其關聯企業甚至會從事零售。德國擁有1000家電力公司,但多數是配電公司和地區的零售公司。不少零售公司都與配電公司擁有聯系。換言之,在這樣的環境下,德國的E-Energy計劃是具有現實性的措施。
因為零售是自由競爭,所以,運營市場的主體(操作者)或者令市場發揮作用的核心交易主體(做市商)加入進來,有助于提高配電部門信賴度及防止發生逆潮流。掌握著銷售和采購交易信息的零售企業也可運營地區市場。而且,規模大的企業和需要供應設備的企業還能直接與操作者進行交易。在eTelligence工程中,擁有本地配電公司的能源服務供應商EWE扮演了做市商的角色。
至此,筆者以兩篇文章介紹了eTelligence工程。德國的分布式模型的核心是名為“E-Energy市場”的地區交易市場。其目的是,調節可再生能源的不穩定性、在地區主體與廣域交易市場之間為分布式系統的業務性作出擔保等。
而E-Energy市場的運營者,正是地區能源企業。候選包括了能源服務供應商、電力零售企業等,但作為基礎設施企業的配電公司的積極參與發揮著決定性作用。
因為作為前提的系統在日本和德國之間存在相當大的差異,所以很難進行聯想,但對于理解電力系統改革,E-Energy市場是一個很好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