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個月來,光伏市場出現了回暖現象,無論是硅料、硅棒、硅片、電池還是組件都在搶貨。在長達兩年的低迷行情后,行業終于感受到一絲溫暖,這一波火熱行情似乎預示著行業即將逆轉的勢頭。與此同時,大家又不免擔心它的可持續性。
企業開始出現正利潤
“用‘搶’字形容最近的行情可以說最貼切”,業內人士熊永平認為目前市場的火熱除了緣于國內和日本的補貼因素引發的搶裝潮之外,前期市場過于悲觀和蕭條,導致前端的供應不足而造成供需緊張。另外,“雙反”造成的國外硅料無法進來轉而代工,以硅料換硅片的方式出口,占用了部分產能。
熊永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就當前來看,國內多晶硅企業都陸續復產,國內硅料供應還是比較充足,價格基本穩定。鑄錠廠大多滿產,硅棒的供應出現了局部的緊缺,價格也是連續攀升,有不錯的利潤,帶動后面產能的需求。
“由于多晶鑄錠生產基本是滿負荷,二手設備開始緊俏了,切片廠、電池廠生產或者代工火爆,切片、電池代工價格比較穩健,生產銷售順暢但是資金面依然緊張,價格一直處于小幅回升過程中,企業開始出現正利潤。”
“企業開始出現正利潤”,這或許是今年二季度以來最令光伏同仁歡欣鼓舞的話語了。就已發布的美股光伏上市公司三季度財報看來,晶科已連續兩個季度盈利,阿特斯、天合在近兩年的持續虧損后首度盈利。英利雖然還在虧損中,但各項財務數據較二季度已有了大幅改善。
明后年產業集中度明顯提高
訂單增多,多數企業開始盈利,這無疑提振了大家對行業的信心。但是,后續光伏市場將如何表現?這一波好行情是否存在可持續性?
Solarzoom創始人ThomasLiu指出,行業最差的情況肯定已經過去了,明后年應該是持續回暖,龍頭企業會比較受益。類似原來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現象不會再出現。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應用端商業模式的創新將不斷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