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通知中,對于享受電量補貼政策的項目,由電網按月“轉付”國家補貼資金,按月結算余電上網電量電費;在經開區等相對獨立的供電區域統一建設的,余電上網部分可向該供電區域其他電力用戶直接售電。
據業內人士評論稱,這種按月轉付,按月結算,直接售電,非常給力。如果在其20年的運營期間按實際發電量逐年發放,這就要求開發商前期投入大量資本金,中小企業很難承擔前期巨大而長期的投入;對于已經習慣了“賺快錢”的光伏電站開發商來說,這種細水長流的收益模式顯然不對胃口。
國家能源局本月初下發的《關于征求2013、2014年光伏發電建設規模意見的函》,要求在不出現棄光限電的情況下,2014年光伏發電的建設規模較今年提高兩成,達到12GW。其中,分布式光伏8GW。
朱俊生認為,此通知應該是配合并保障上述計劃的最終實施和完成,從政策層面加大支持和鼓勵的力度。當然,上述政策要實施一段時間后,才能看出有什么不足出處,還要進一步的完善。
據能源局對今年光伏裝機規模預測性統計,全國新增光伏發電裝機約10GW;累計裝機16.5GW,包括分布式光伏項目5.7GW,光伏電站約10.8GW。
雖然分布式光伏今年才被“扶正”,但整體規模已達到傳統地面電站的50%,后發優勢明顯。
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在座談會上也表示,要通過市場引導,政企合力,加快探索分布式光伏發電的發展模式和商業模式,使光伏產業能夠在2014年和未來更加健康有序地發展。
“有測算顯示,自發自用,獲得政府額外補貼的分布式發電長期內部收益率可達12%-15%,不但高于核電、火電等其他發電形式,與開發地面光伏電站相比也只多不少,有一定的盈利前景。”據上述業內人士說道。
目前,國內集中式光伏電站投資火熱,一些地方政府、光伏企業投資狂熱又重燃。業內人士開始擔憂在并網問題沒有完全解決,光伏制造業產能過剩尚未完全肅清時,新一輪的下游發電產能過剩又將洶涌而來,棄風現象是否會在光伏發電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