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一些公司開始上馬巨額投資項目。海潤光伏近日公告,擬投資百億在內蒙古阿拉善盟建設1GW光伏電站,總投資100億元左右。一期投資建設容量為100MW的太陽能光伏并網電站,投資10億元左右,計劃在2014年度完成。
而此前的11月12日,中環股份發布公告稱,計劃于2017年前在內蒙古開發建設7.5GW裝機容量的光伏電站。今年3月,中環股份已與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政府簽署了一份累計投資200億元,建設2000MW光伏電站項目的框架協議。
此外,陽光電源近日與云南簽訂20億元光伏項目,每年投資5億元;陽光電源還與陜西省榆神市榆神工業區管委會簽訂50億生態光伏框架協議,每年投資10億元。
面對資本的一哄而上,市場同時也發出理性的反思。一位光伏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雖然補貼政策確定,但實際操作中仍有一些問題需要考慮,例如,誰來建設?光伏電站建設需要大量資金,且具有較長的投資回收期,因此出資主體及其持續性十分關鍵。而此前遺留的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并沒有徹底解決,又再次迅速擴張,是否會帶來新一輪的過剩?
巨額資金從何而來
近日海潤光伏百億投資引來市場的激烈爭論,一些投資者首先質疑的是資金從何而來。
海潤光伏三季報顯示,凈利潤為虧損2.21億元,流動資金為36.18億元,但貨幣資金僅有8.5億元,要想撬動一個100億元的大項目,資金方面的難度可想而知。
海潤光伏CEO楊懷進表示,目前來看,盈利情況良好的光伏電站項目不用擔心資金來源問題。同時,一期光伏電站投運之后,項目盈利情況良好,就可以實現后續項目的滾動開發。楊懷進認為,西部地區有著良好的光照資源和比較廉價的土地資源,在不出現棄光限電的情況下,光伏電站的收益是有保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