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圖
歐洲光伏產業喪失競爭力,歐盟保護主義傾向無可救藥
記者:去年歐盟針對中國出口的光伏電池組件實施“雙反”,4個月前才剛剛以“價格承諾”的形式達成“友好解決方案”,此次為何再起事端?
梅新育:歐洲方面鉆空子,上次解決方案不包括這一次的產品。這是繼去年歐盟針對中國出口的光伏電池組件的“雙反”后,又增加了另一個產品系列。
記者:從已報道的數據看,截至去年底,整個歐盟光伏玻璃市場總額不到2億歐元,以中國企業占市場份額的27%來計算,即便對華光伏玻璃“雙反”實施,也意味著只影響到中國企業總計5400萬歐元的對歐出口額。盡管此次涉案金額并不高,但其背后意味著什么?
梅新育:這表明歐洲產業基本喪失了競爭力和進取精神,而且歐盟貿易委員德古赫特等人貿易保護傾向非常強烈,同時表明歐洲目前經濟很不景氣。
考慮到歐盟委員會在4月向歐洲議會提交了關于修訂反傾銷、反補貼等貿易救濟法規的建議草案,如果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表決通過,這些建議將在明年實施,我們可以看到,歐盟官方機構的保護主義傾向實在是無可救藥。
記者:歐盟指責中國企業“以低于成本價在歐盟銷售”,這一說法合理嗎?
梅新育:因為歐盟反傾銷不是用中國的價格計算,而是采用替代國方式計算,所以,我不相信歐盟的指責有多么準確。另外,要想指望一個萬里之外的外國政府機構能夠了解中國企業的準確生產成本,我不大相信。
影響
對國內企業影響不會太大,歐盟太陽能產業基本沒前途了
記者:此案對國內企業、中國光伏玻璃行業,將帶來什么影響?
梅新育:由于此次涉案金額不多,對國內企業應該不至于致命。何況這兩年鬧貿易爭端這么厲害,我國企業應該已經做出了不少應對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