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推動能源配置方式變革。經過上百年開發,世界許多國家的能源基地與負荷中心的距離越來越遠,風能、太陽能資源也主要集中在遠離負荷中心的嚴寒、酷熱及沙漠、戈壁等地區。智能電網基于超遠距離超大規模輸電技術,能源配置范圍更廣、能力更強,只有通過智能電網才能實現這些能源基地的大規模開發,實現能源從就地平衡向大范圍優化配置、更大范圍統籌平衡轉變。
三是推動能源消費方式變革。隨著分布式電源加快發展,越來越多的用戶擁有能源供應商與消費者的雙重身份,發用電關系靈活轉換。智能家電廣泛普及后,用戶的智能用電和互動服務需求越來越高。傳統電網的電力流只能從供應側向需求側單向傳輸,難以適應這些新的需求。只有基于信息網絡技術和智能控制技術的智能電網,才能適應能源消費的新變化,推動能源消費從單向接收、模式單一的用電方式,向互動、靈活的智能化用電方式轉變。
四是推動生產生活方式改變。智能電網對未來社會影響的范圍之廣、程度之深,將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基于智能電網的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將推動生產生活的低碳化;智能電網與物聯網、互聯網等深度融合后,將構成價值無法估量的社會公共平臺,能源供應、信息通訊、家政醫療、物流交通、遠程教育、電子商務等各方面的服務都可以基于這個平臺,實現公共服務集成化;智能電網將支撐智能家庭、智能樓宇、智能小區、智慧城市建設,推動生產生活智慧化。
五是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與傳統的互聯電網相比,智能電網技術密集型特征更加突出,對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裝備、電動汽車、新一代信息產業,具有很強的帶動作用。歐美發達國家已將發展智能電網納入國家戰略,歐盟將發展智能電網作為新興經濟的重要支柱,估算未來20年的建設投資規模將達到5000億歐元;美國將智能電網作為實現經濟復蘇的戰略性基礎設施,估算未來20年的建設投資規模達到1.5萬億美元。我國規劃確定的20項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工程,絕大多數與智能電網密切相關。
把握戰略機遇,推動我國智能電網創新發展
從英、美兩國在第一、二次工業革命中的成功經驗看,誰能在能源變革中搶占先機,確立競爭優勢,誰就能立于不敗之地。面向第三次工業革命,能源電力行業應當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契機,順應發展潮流,把握歷史機遇,加快建設智能電網,牢牢占據新一輪能源變革的制高點,推動我國能源安全發展、清潔發展、環保發展、友好發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1.發展智能電網要凝聚共識、共同推動
智能電網不僅是保障國家能源供應的重要基礎設施,而且聯接多種網絡和基礎設施,對于促進我國基礎設施的跨越式發展具有關鍵作用。同時,智能電網集成了第三次工業革命最為關鍵的新能源技術、智能技術、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對于促進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具有廣泛的帶動作用,發展智能電網的意義十分重大。近年來,我國企業在智能電網的理論研究、技術創新、設備研制、標準制定、工程建設、實驗能力建設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總體處于世界先進水平。已經建成投運多項特高壓交直流輸電工程,建成中新天津生態城、張北風光儲輸等一批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形成了功能齊全、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試驗研究體系,智能電網標準制定工作走在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