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多年虧損后,部分國內光伏企業開始扭虧為盈。對此,有專家表示,國內光伏企業還應通過大規模建設光伏電站的方式擴大內需——
無需燃油、每天曬曬太陽就能奔跑的太陽能汽車;在陽光下可以充當手機充電器的太陽能眼鏡;利用太陽能光伏組件,居民可以在自家樓頂建設家庭光伏電站……伴隨著光伏技術的發展,太陽能的應用范圍已經遍及各行各業,并不斷影響著人們的衣食住行。
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迅速。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光伏產能占據了全球60%的市場。自2008年以來,我國光伏產業的產量連續5年位居世界首位。在這看似“繁榮”的表象背后,是我國光伏產品產能過剩、產品銷售主要依靠出口卻缺乏內需市場、光伏產業的技術應用能力相對較弱的發展現狀。尤其是在美國和歐盟相繼對中國的光伏企業展開“雙反”(反補貼、反傾銷)調查后,風光一時的光伏產業立即進入“寒冬”。
從今年下半年開始,隨著光伏組件價格的回升,國內部分光伏企業正逐漸恢復盈利,光伏產業再次見到“曙光”。
有業內專家表示,國內光伏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光伏產品成本的不斷降低是此次光伏產業“回暖”的原因之一,國內光伏企業應該采取“以毒攻毒”的方式,通過大規模建設光伏電站,提高國內市場需求,以解決光伏產能過剩的問題。與此同時,國內光伏企業還應該增強光伏產品關鍵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光伏產品的性價比。也有專家提醒在國內大規模建設光伏電站也有可能造成新的“過!。
市場需求不斷增加 光伏產業開始“回暖”
我國光伏產業曾經歷了一個輝煌的發展階段。但從2010年起,光伏產業出現全行業虧損。經過幾年的調整,特別是相關部門在2012年和2013年連續出臺相關政策扶持光伏產業的發展,因此,從今年下半年開始,中國光伏產業開始有所轉機。
在今年11月舉行的“2013光伏領袖峰會”上,天合光能集團董事長高紀凡介紹,中國四大光伏企業已經扭虧為盈,天合光能集團也將在今年下半年實現盈利。有業內人士認為,光伏產業的復蘇得益于全球光伏市場需求量的不斷增加。2013年是國內光伏產業的“恢復之年”,預計全球需求總量會達到35吉瓦,比2012年的30吉瓦增長約15%,2014年,全球光伏市場的需求量將繼續增長。
“今年,國內多個大型光伏基地和分散式光伏電站實現并網發電,中國光伏裝機量將達到16吉瓦,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光伏市場。預計到2015年,中國的光伏裝機量將達到35吉瓦!庇⒗瘓F首席技術官宋登元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市場需求量的快速增長是我國光伏產業逐漸復蘇的重要保證。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非常認同上述觀點,他表示,部分光伏企業開始著手建設光伏電站,這也是國內市場需求不斷增長的原因之一。通過建設光伏電站,國內光伏企業的產品可以在國內市場銷售,不必過度依賴國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