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太陽能燈繁榮正在持續從德國擴散到全歐洲,但是不知道在全球范圍內的前景怎樣?
EickeWeber:我們正處于一個水閘的閘門口。第一波水都是流進了干涸的裂縫中,但我們不會經歷主水道的沖刷太久。今年我們將見證20%的增長,預期太陽能發電廠總裝量達到37GW。我們可以看到在增長最快速的中國,今年就可以追上德國作為全球最大光伏市場的地位——2013年中國預計光伏新裝量達到9GW,同期德國新安裝3GW光伏發電模組。
我們也可以看到全世界的發展情況。一些光伏新興市場,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也對光伏發電產生興趣,因為他們對于石油出口的興趣遠高于用來發電。他們正在建設光伏電站用來替代火力發電廠。在拉丁美洲,巴西和智利也變得積極起來。印度也在規劃自己的太陽能發電計劃。
除此之外,世界范圍內的屋頂太陽能發電成本也變得越來越具競爭力。在某些地方甚至比傳統電力更有價值。它正在創造一個快速增長的新市場。我估計到2020年,光伏組件的銷售量將達到100GW,2025年達到300GW。預計到2050年,太陽能將能夠滿足全球10%的能源需求。
DW:但是10%對于環境保護來說并不夠呀。
EickeWeber:10%只是保守數據。個人認為,到2050年甚至可能達到50%。
DW:作為知名太陽能專家和環球旅行家,你認為世界的人們會怎么回應你的忠告?
EickeWeber:這真是有趣的情況。事實上所有的政治家都認同氣候問題的嚴峻性,而且,我們必須為之付出行動。我們需要進行能源過渡。但是在他們所進行的公開聲明和談判細節中,存在一條巨大的鴻溝。游說團體和各種特殊利益者都暗中參與其中。只有少數政客會堅持他們在太陽能議題上的承諾。
注:EickeWeber供職于位于弗萊堡的弗勞恩霍夫研究所太陽能系統中心。該研究所建立于1981年,有1300名雇員,是歐洲最大的太陽能研究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