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暖產能再引擔憂
在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支持下,光伏產品價格堅挺,企業熱情高漲,光伏制造業明顯回暖。業內預計,明年大部分光伏企業都能實現盈利。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的光伏巨頭們在利好政策的刺激下,不但扭虧為盈,毛利率更是不斷攀升。其中,英利、賽維LDK、晶科、天合光能、阿特斯、晶澳六大企業三季度毛利率環比均有不同程度上漲,其中賽維LDK漲幅達22.9%。
目前,26家已發布2013年業績預告的光伏概念股中,剔除3家不確定外,有8家預喜,更有隆基股份、橫店東磁等9家公司預計扭虧。
記者了解到,包括英利、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在內的光伏組件商已準備擴產。英利海南基地組件產能已由300MW左右擴至1GW;晶科能源年底產能達到1.8GW,預計2014年會達到2GW;天合光能目前組件產能2.4GW,計劃2014年達到3GW。
中國光伏產業目前有效產能約為45GW,比2012年的60GW下降了約25%。不過,這種增減卻出現在不同的派系之中,即一線企業產能產量持續增強,二線企業較為穩定,三線企業產能繼續降低。這種此消彼長的格局既保證了光伏產業的需求不會出現斷層,又有利于淘汰落后產能,形成一種寡頭壟斷的局面。
當然,這種寡頭壟斷是指大量訂單流向了晶科、晶澳、阿特斯、英利等一線企業,并不會形成絕對的壟斷,因此對行業長遠發展是有利的。
但是,今年整個光伏產業鏈產能過剩仍很嚴重。數據顯示,2012年國內光伏電池和組件廠商有600多家,僅去年一年數量就減少了1/4,但減產產能總量可能只有10%。據了解,這些廠商大部分都是停工和半停工狀態,今年市場情況好轉,這些產能可能會很快卷土重來。這意味著,全行業去產能化過程實際上并未有實質性推進。
企業加速兼并重組
過去兩年,破產、重組、跑路一直是光伏企業中的 “熱詞”。今年3月,國內光伏巨頭無錫尚德因大量債務違約而被實施破產重整;另一家光伏龍頭江西賽維也不得不變賣資產抵債。此外,一些中小光伏企業老板紛紛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