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潭產業園內,望眼過去全是藍色的太陽能電池板,總安裝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的太陽能電池板鋪設滿興業太陽能的整個廠區。
“我們2013年做了120MW,總共80多個項目。湖南2014年有1GW的分布式規劃,我們希望能占到較多份額,但我們擔心行業其中的風險。”興業太陽能總裁謝文告訴記者,金太陽項目出現一些不規范的地方,不希望分布式重蹈覆轍,“分布式較之金太陽有所進步,但粗制濫造現象依然存在”。
事實上,中國對于“太陽能建筑”的準確定義還處在研究階段,太陽能建筑的技術和體系也不健全。沒有完整的設計規范、標準及相關圖集,也沒有建立產品的檢測中心和認證機構,更沒有完善的施工驗收及維護技術規程等等。
“如果光伏建筑一體化能有個標準,各個企業都按照標準生產,這就解決了很多問題。若還能獲得更好的投資回報率的話,于投資者來說,投資積極性就會變大。”個人分布式光伏電站運營者任凱發現,在具體運營中,沒有行業標準,光伏建筑一體化水平參差不齊,也影響著投資回報率。
“光伏建筑一體化,并不是簡單的將光伏或是光熱產品安裝在建筑上,而是將建筑的設計和光伏發電更好融合,解決安全、效益和美觀的問題。”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光電建筑應用委員會(下稱光電建筑委員會)主任梁岳峰說。
梁岳峰透露,基于此一考慮,該協會已初步完成《太陽能建筑應用企業行業登記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光伏建筑應用技術導則》(以下簡稱《技術導則》)兩個文件,對光伏建筑一體化的準入、安裝出臺一個規范性標準。
金太陽后遺癥
“金太陽和金屋頂在項目落實、建設質量、運營效果方面都難以得到有效保證,而分布式除了解決以上問題外,還另需在融資、效益和破除地域保護等方面破題。”
2013年中國新增光伏裝機約8GW,累計可達到14.5GW,其中分布式光伏5.7GW,占光伏裝機總量的39%。
根據國家能源局的規范,2014年新增光伏裝機量約12 GW,其中分布式光伏將達到8GW。8GW的分布式光伏折算成建筑面積,將近7000萬平方米,大約有1200億的市場份額。
“金太陽和金屋頂在項目落實、建設質量、運營效果方面都難以得到有效保證,而分布式除了需要解決以上的問題之外,還另需在融資、效益和破除地域保護等方面破題。”上海淘科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陸劍洲告訴記者,淘科目前監控著國內超過1GW光伏電站及分布式項目的運行,對其中弊端頗為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