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還將由成本說話。儲熱技術與光熱發電技術的配置應用已經有充足的商業化實際案例證明其商業可行性,其輸出的這種可調穩定電力的度電成本目前要遠遠低于光伏帶儲電的度電成本。
儲電技術的方式很多,雖然其中也有成本比較低廉的抽水蓄能和壓縮空氣儲能方式,但這兩種技術對選址的要求都過高,在太陽能電站建設的大多數地區都不具備建設這樣的儲能配套設施的條件。其它一些儲能方式如飛輪儲能和燃料電池等多種化學電池儲能方式,其成本依然過于高昂,距離規模化商業化應用的地步還很遠。但這些儲電方式由于對場地的適應性較強,如果成本得以突破,未來的利用潛力很大。
增加儲電系統將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帶來巨大的投資成本增加額,這一點毋庸置疑。CSPPLAZA分析認為,電池儲能正以其場地適應性佳、規模可大可小成為風電和光伏的間歇性儲能解決方案。但無論是鋰電池,液流電池、鈉硫電池等多種化學電池的儲能方式,其無一例外的缺陷都是價格高昂,技術成熟性欠佳。另外還需預見的是,其規模化應用帶來的化學物環境污染問題、其電池的使用壽命問題都將成為潛在的巨大隱患。
多種電池儲電技術目前正在效率、壽命和成本方面得到越來越多的改進,但其與儲熱技術的綜合效益實現競爭還很遙遠。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光熱發電配置低成本儲熱技術輸出穩定可調電力的成本依然要在較長一段時期內低于光伏配儲電的成本。總的來看,當前其對儲熱型光熱發電的壓力還不太明顯,但這種差距正在縮小,光熱發電技術也必須在現有成本基礎上實現更大程度地發展,以應對未來的競爭壓力。
政府方面,美國、日本等多個國家幾年前已經開始陸續支持儲電技術研究和項目開發,德國政府2013年也出臺了儲電扶持政策框架,以解決其巨大的光伏發電安裝量造成的電網波動問題。德國由于沒有開發光熱電站的資源條件,利用儲電技術實現更多可再生能源平滑并網將是其中一個選擇。中國政府目前尚未對可調可再生能源電力給予特殊政策,但國內可再生能源并網問題已日益嚴峻,除了通過特高壓等輸電技術解決之外,利用儲電技術也有較大市場潛力。
在未來的可再生能源可調電力市場中,必須認識到的是,光熱發電技術只有持續保持并擴大在可調電力上的成本領先優勢,才有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