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低碳技術
2007年東京市政府聯合其他職能部門在全市成功推行了物聯網應用。“東京所有盡在計劃”中,應用先進技術將東京市內所設“場所”及“物品”賦予惟一的固有識別碼,將真實世界的資訊或內容進行數字化處理后與虛擬現實空間結合。東京大學曾參與低碳信息化項目,將建筑物內的空調、照明、電源、監控、安全設施等子系統聯網,對電能控制和消耗進行動態、有效配置和管理。傳感技術和智能技術的應用大大減少了電能消耗。
——提倡生態交通
2006年東京交通部門的CO2排放量占總排放量的26.2%,高達1466萬噸。為減少交通部門的碳排放量,東京采取了多種節能減排措施,主要有:提倡使用低污染、低耗能汽車,東京都政府對購買者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為促進生物柴油應用計劃,東京開始針對市區范圍內的公共汽車引入生物柴油,并開展第二代生物柴油在市區范圍內公共汽車的應用論證和研究;提倡生態駕駛,杜絕突然加速與減速行為、飆車與發動機長時間空轉現象。生態駕駛還被編入駕駛員培訓教材,力圖從基礎上培養駕駛員的良好習慣;東京超過80%的公司員工、學生早晚出行是乘坐軌道交通。軌道交通還將許多大城市連接在一起,乘坐著名的“新干線”,許多日本人可以在東京工作,而居住在大阪、神戶、京都等其他大城市,大大緩解了大城市交通和居住壓力。
——推廣綠色建筑
據統計,2005年整個東京60%的能耗來自于建筑。為此,東京政府出臺了《東京綠色建筑計劃》、綠色標簽計劃、《2007年東京節能章程》、《2008年東京環境總體規劃》等政策。東京在市政府機構中廣泛采用節能措施,為節能理念與節能技術推廣起到示范作用。東京都政府要求面積為1萬平方米的新建建筑,必須向政府提交環境報告,促使建筑物擁有者進行低碳設計。引導政府機構、學校、醫院等市政機構使用絕熱性好、節能效率高的電器設備、增加綠化面積、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根據《2008年東京環境總體規劃》,東京政府計劃將新建筑的節能標準從現在的14%提高到2016年的65%,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房屋的耗能水平。
——加強工商業節能
2006年東京都政府發布《東京CO2減排計劃》,針對大型商業機構提出了碳減排強制性政策,政府要求根據法定標準對企業提交的碳減排規劃與措施報告進行評估定級并向社會公布。2010年4月1日,亞洲首個碳信用交易計劃“現身”日本東京,揭開了碳交易在亞洲實行的序幕,其中東京都政府頒布的《強制碳減排與排放交易制度》,針對1100家商業機構與300家工廠提出了節能減排的硬性要求,要求大型商業機構2020年的碳排放量在2000年基礎上減少17%。
——鼓勵生活節能
2006年東京都政府引入并實施了能效標簽制度,政府通過評估家電產品的節能程度與運行成本,分為5個等級,消費者可根據家電產品的等級來獲得節能信息以便購買,以提高家電產品的節能效益。2009年東京都政府推行了能源診斷員制度,旨在培養一批能夠為單個家庭提供節能潛力評估、節能方案制定服務的專職人員,以促進家庭節能。推廣白熾燈與低能耗日光燈更換計劃,在不影響光照效果的情況下,每年可節約成本1850日元。 (作者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