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立分布式光伏發電局域性微網的建議
我們在一系列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建立 “局域性微網”提議,希望能對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模式。目前分布式屋頂和業主的接入方式,對于業主的區域位置依附性比較強,帶來諸多管理的問題。各個分布式項目相互獨立,他們分別接入國家電網和企業。一旦業主出現問題,將會對分布式屋頂電站投資方帶來巨大的投資風險,而且在目前政策下,無法二次轉移到其他業主身上。
一般來說,地方上的太陽能和風能的發電總量不超過當地用電總量的25%,就不會對當地的電量調配帶來技術上的沖擊和管理風險。所謂局域微網,即打破傳統的“點對點”接入方式,在一個110KV變電站下的10KV支線內把所有的分布式發電項目直接接入國家電網,讓電量在一個10KV支線的“微循環”中流動。分布式屋頂投資方和電力公司在10KV支線雙向計流端口處進行管理結算;同時國家和地方可根據政策收取一定的電網過路費。這樣一來就達成了分布式微網電站投資方和業主的直接供電協議,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三方共贏的局面。
此外,由于采用了“孤島系統”的保護措施,防止了在大電網斷電維護狀態下的微網系統發電安全。
綜上看來,局域微網的建立,通過電費代收、屋頂資源的有效利用以及投資者電費收益最大化,充分化解投資者疑慮;同時通過屋頂資源的間接轉移、以及穩定的投資收益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銀行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更好、更快發展。
針對分布式局域微網的建立,具體細則建議如下:
1、由分布式光伏電站投資方和微網內用戶直接簽訂用量協議。
2、分布式發電屋頂直接接入國家電網10KV支線。
3、用電單位用量超過分布式發電量視同優先使用太陽能電量。
4、10KV支線內由電力公司進行電費代收,分布式投資方和電網公司在10KV支線端口處進行電費結算。
5.實行峰谷電價的地區,按白天平均電價折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