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基金“過橋”
有了前期啟動資金,銀行才愿意投放貸款,光伏電站通常按此路徑進行建設。以一個100MW的分布式光伏電站為例,總投入資金約8億元。自有資金占30%,沒有這筆2.4億元的啟動資金,就無法拿到銀行5.6億元的貸款,對中小光伏電站而言,這是筆不小的數目。
國靈光伏應用產業投資基金(下稱國靈光伏基金)正是瞄準了這塊巨大的需求,希望為光伏企業通過提供啟動資金,撬動業內上百億元的銀行貸款。
成立于4月17日的國靈光伏基金,是國內第一支光伏產業基金。該產業基金吸納了光伏制造和新能源投資領域的八家企業進入,首期融資5億元,主要目標是為解決分布式光伏項目在獲得銀行貸款前啟動資金不足的問題。
該基金最大的特點是依賴政府和市場兩條腿走路,由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及和靈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共同發起成立。
該基金總裁卞華舵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獨家采訪時,并不否認國靈光伏基金帶有一定的“過橋資本”性質。但他表示,該基金在提供前期啟動資金的同時,還會利用自有政府和市場資源同時提供項目路條、銀行貸款、政府補貼、項目出售等全方位的服務,而這種服務往往是很多分布式光伏項目急需的。
由于分布式光伏仍然是依賴政府補貼的項目,國靈光伏基金在尋找項目時,首先跟當地政府接觸,尋求地方政府的支持,同時在國靈光伏基金母基金的基礎上,期望建立一些地方性的子基金,并由當地政府部門拿出一定的錢,作為引導資金放入基金中,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
卞華舵透露,其首期投資項目為山東濰坊市的一個大型工業園區的分布式項目,并且已經與當地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即將簽署協議。
銀行觀望
現今距離國家能源局聯合國家開發銀行出臺《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金融服務的意見》已過去了9個月,但截至記者發稿時,國家能源局已批復的18個國家級分布式光伏示范區中,僅有一家獲得國開行放款。
其他銀行雖然都在不斷接觸分布式光伏項目,卻沒有一家真正放款。
在4月17日召開的“2014光伏電站投資與金融峰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表示,很多銀行都將分布式光伏作為嚴格審查甚至禁止的項目。
為此,4月24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聯合人民銀行、銀監會有關司局召開光伏發電銀企溝通會。會上,很多金融機構質疑光伏設備質量和項目發電量,對提供貸款也擔憂頗多。
外資卻對此頗有興趣。摩根斯坦利曾在4月組織一個國際金融機構團拜訪國家能源局,表示非常看好中國分布式光伏前景。
2014年以來,類似的國靈光伏基金的各路產業基金也都在積極試水。中清能綠洲(北京)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與兵裝南方九鼎基金管理公司合作,欲成立自己企業的產業基金,投資到企業自身擁有的分布式項目中;保利協鑫集團則正在主導一個租賃公司來推進分布式項目進行融資租賃;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也在籌劃成立自己的光伏產業基金等。
卞華舵表示,光伏行業的拐點已露端倪,只不過很多人還在由于分布式光伏的商業模式尚未成熟而在觀望。但等到所有模式清晰后,賺錢機會也就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