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中科院政策所研究員):碳交易降低減排成本
碳交易的引入會大幅度地降低減排成本、提高減排效率。中國的碳排放交易第一輪就影響了90%行業的表現。行業的排放強度越高,受到的沖擊越大,電力、化工、金屬首當其沖,受到影響最大。第二輪的影響,比如說鐵礦石和原油,也受到了沖擊。
不引入碳交易,廣東減排一噸成本在1300塊左右,湖北只有310塊。如果引入碳交易模式的情況下,廣東一噸邊際減排成本由1300塊下降到了不到500塊,但湖北由于邊際減排成本低,會把省出來的配額賣給廣東,所以上升到差不多700塊?傮w來看,我們就會發現減排成本降低了將近400塊。碳交易的引入會大幅度地降低減排成本、提高減排效率。
碳交易的引入會大幅度地降低減排成本、提高減排效率。中國的碳排放交易第一輪就影響了90%行業的表現。行業的排放強度越高,受到的沖擊越大,電力、化工、金屬首當其沖,受到影響最大。第二輪的影響,比如說鐵礦石和原油,也受到了沖擊,它們的下游是金屬制造業和原油,屬于高排放的行業。建筑業也受到打擊。
另外,是不是征收了碳稅和實行碳交易之后對所有的部門都會有負面的影響?答案是否定的。農業、教育、政府公共服務部門并沒有受到攻擊,相反還有正面的影響,我們的解釋是一般這些行業很少直接使用能源排放,這樣就避開了沖擊。
Yongork Choi(韓國仁荷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用政府補貼鼓勵企業減排
中國是世界工廠,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但是我們必須考慮到,大部分中國生產的產品是在發達國家消費的。所以說中國的二氧化碳很多是為西方國家排放的,發達國家需要為此承擔責任。對發展中國家來說,他們有一個辦法,就是通過政府補貼,來鼓勵企業降低排放。
一個國家的政策應該會對其他國家造成影響,我們可能會有更多的綜合復雜性的信息要考量,不然會產生一些困惑。比如中國是世界工廠,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但是我們必須考慮到,大部分中國生產的產品是在發達國家消費的。所以說中國的二氧化碳很多是為西方國家排放的,發達國家需要為此承擔責任。對發展中國家來說,他們有一個辦法,就是通過政府補貼,來鼓勵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在生產當中來降低排放。
經濟發展也好,降低排放也好,還有可持續的發展也好,我們認為應當達到一個很好的和諧。當然我們應當找到一種很好的范例,我們必須學會來把我們生產當中的投入降低到最低,同時我們要把生產產出達到最大化。如果我們只是考慮這樣一個效率的話,我們首先要建立一些架構,實現投入和產出的平衡。
王俊南(新加坡國立大學環境研究院院長):治理污染需要公私合作
污染往往是沒有界限的,它是一個區域的污染,會很快影響到其他的區域,影響到其他周邊國家。我們需要采取行動,不僅僅是政府的行動,私營企業、公民個人都可以在里面發揮作用。城市之間也可以做一些相互的技術轉移,國際性的合作也很重要。
我要給大家講一下來自IPCC的報告,也就是聯合國國家間氣候變化委員會,如果我們看看海平面上升的情況,亞洲到底哪個地區是影響最嚴重的?當然是南太平洋,南太平洋上面有很多小島,新加坡也是位于這個位置。新加坡是一個小小的島國,所以海平面的上升給我們帶來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
在東南亞有一個熱帶雨林,我們把這里叫做泥炭地,它是過去12000年當中形成的,東南亞地區的泥炭地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泥炭地有很大的差別。為什么呢?因為這個泥炭地有一些特別的地形,它是當中凹下去的,在凹下去這一塊的泥炭地里會儲存很多的二氧化碳,儲存在里面的二氧化碳會通過泥炭地排放出來,會破壞當地的一些自然生態,包括水、空氣等等。這里的泥炭地和其他地方相比有非常獨特的特點。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南部、馬來西亞都有泥炭地,差不多占了濕地的70%。如果我們看看東南亞,整個泥炭地的面積相當于整個新加坡的土地面積的700倍,面積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