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國內光伏電站實施超200兆瓦,業務收入與利潤實現大幅提升;3年內國內光伏電站累計新增開發規模500兆瓦。”談及光伏板塊的規劃,國機集團下屬的江蘇蘇美達集團總裁蔡濟波信心滿滿。
在光伏行業跌宕起伏的當下,作為2010年才進入國內電站建設領域的“新兵”,蘇美達的自信從
年內國內光伏電站實施超200兆瓦,業務收入與利潤實現大幅提升;3年內國內光伏電站累計新增開發規模500兆瓦。”談及光伏板塊的規劃,國機集團下屬的江蘇蘇美達集團總裁蔡濟波信心滿滿。
在光伏行業跌宕起伏的當下,作為2010年才進入國內電站建設領域的“新兵”,蘇美達的自信從何而來?恐怕離不開“轉型制造服務業,做強產業價值鏈”這句話。
把電站當產品 著重質量服務
“把電站當一個產品,而非工程。”蔡濟波這樣總結蘇美達對光伏“試水”,“除制造向產業鏈兩端延伸外,更要關注制造之外的運營、維護等后續服務。”
“這臺溫度儀,我們可驗證設備對145攝氏度和零下65攝氏度的耐受性,就是為了防止夏天雷雨導致溫度驟降,對光伏電池板的沖擊。”蘇美達新能源公司總經理李曉江說,包括灰塵、雨水等對發電量的影響有多少,蘇美達都進行精細化的計算和分析,這些數據將為后期研發提供支撐。
除了對質量的“苛刻”要求,在后期運維方面,蘇美達還通過在南京總部建設遠程監控中心,與電站當地運維相結合,確保運行安全。
不打價格戰,只打價值戰。這是蘇美達在母公司國機集團提出裝備制造業向現代制造服務業的轉型戰略下,逐步摸索出的法則。在蔡濟波看來,無論是光伏行業的爆發成長期,還是蕭條危機期,都要用過硬的質量創造價值,為客戶提供穩定、可靠、創新的產品和后續服務,打造良好口碑。在蘇美達目前光伏電站收益結構中,持有運營收益占35%,遠遠超于產品供應和開發實施收益。
作者:張辛欣、葉超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