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在上個月,馬斯克宣布免費授權特斯拉相關專利,包括寶馬和尼桑在內的公司都已與特斯拉接觸,洽談合作事宜。特斯拉還計劃在美國建設超級鋰電池工廠,所生產的鋰電池,不僅供應特斯拉電動車,還將供應給太陽能發電、能源儲備等多個行業。日本松下公司將成為電池工廠的合作伙伴,松下有可能向工廠投資2億美元。
早在2011年,美國能源部就公布了推動電動汽車普及的計劃,撥款500萬美元用于電動汽車基礎設施和充電站的建設,未來三至五年撥款1.75億美元以上,加速先進汽車技術的開發。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還與谷歌合作,推出一個涵蓋全美電動汽車充電站和充電樁的數據庫,消費者可以通過谷歌地圖獲得位置,并獲得駕駛路線。
中國在2014年7月21日通過國務院文件宣布加快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但國內的現狀是,新能源汽車發展還不成熟,自主品牌較為弱小。目前財政補貼主要支持國內企業,不支持包括特斯拉等外企。
其實,如果是對環境和公眾有利的事情,誰說不可以奉行“拿來主義”?外資可以通過技術入股的方式,通過建立合資企業推動新能源汽車在國內的大范圍應用。國家財政也應當加大對清潔能源技術的資助力度,資助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的先進技術研發與示范項目。
在美國,國家能源部會在“核能大學研究計劃”(NEUP)框架下,為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提供資助,用以開展下一代核能技術和現有技術的升級換代。某些州還會出臺法案,加利福尼亞州就要求在2020年前確保全州的電力供應來自新能源。
中國在能源富集區,比如山西、內蒙古、新疆等地,完全可以出臺類似的政策,以貸款擔保和減免稅的方式,支持太陽能牧場發電站的建設。在沿海地區除了布局核電項目以外,還可為風電項目提供資金,支持風輪機、齒輪箱和發電機等系統設計與研發,加速海上風電的部署;蛘吲c丹麥等風電王國合作,逐漸用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供應。
中國當前出臺的新能源規劃很多,但缺少具體的企業和項目支撐。美國有谷歌,日本有松下,中國就缺少技術開發的領軍企業。而且國外的政府對新能源領域的資助,很多是通過對個體項目的資助,以點帶面來推動整個產業發展。畢竟,產業的進步需要領軍企業的推動。
美國的目標是2035年清潔能源供應達到80%,中國目前的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還是過高。如果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能在清潔能源的應用上互相支持和協作,全球環境都將為之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