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光伏電站的行業隱患并未引起足夠重視,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指出,“光伏電站質量,是銀行、投資者顧慮的重要原因”。
光伏制造商在行業困局下,不僅開始向下游光伏電站拓展利潤,一些資產優良的上市公司更是考慮將光伏電站業務剝離再上市,
據記者了解,一些電站在致力于減少每瓦裝機成本的同時,也傷害了電站的使用年限。為此,鄭憲志呼吁,“要忽略每瓦的建造成本,而關注度電成本”。“我們認為光伏電站質量一定要有個標準出來,否則國內裝機容量目標瘋長,廠家良莠不齊,長此以往,行業又將回到劣幣驅逐良幣時期,對專心經營的企業來說是極大的傷害”,晶科能源品牌總監錢晶表示,希望健全行業認證標準,有第三方權威認證機構加強行業監督。
據記者了解,目前造成光伏發電項目質量問題主要在于,檢測設備和方法的滯后,評價組件性能的標準缺失、不完善,生產企業管理水平低下,以及認證模式不完善。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透露,今年9月,能源局將出臺關于光伏電站性能檢測和質量評估技術規范的征求意見,希望針對光伏電站的19項評判標準,客觀反映光伏系統的性能和質量。據介紹,這個征求意見稿排除了地域和資源差異,可以通過報告告訴投資者,電站的綜合發電效率,以及造成效率不高的原因。
作者:萬曉曉 來源:經濟觀察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