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已經全面評估形勢,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不僅要對對方的出招予以還擊,還要設法主動出擊,“讓戰火在敵人的土地上燃燒”。中國政府會讓美國和歐盟的貿易政策制定者知道,他們向中國開了一槍,就會遭到十槍甚至百槍的回擊。只有這樣,他們才會真正對中國這個貿易對手給與足夠的尊重,才會真正嚴肅地考慮與中國成為貿易伙伴,而不是貿易對手。
如何消除多晶硅限制進口給中國光伏企業帶來的負面效應
多晶硅是光伏電池的主要原料,在組件成本中占到了25%的份額。考慮到國外多晶硅的廠家成本比國內多晶硅的成本低,因此,這次“暫停”多晶硅進口勢必帶來多晶硅的價格上漲。作為光伏產業鏈的最上游,多晶硅價格的上漲也就會帶來光伏組件價格的上漲。
考慮到國內光伏發電價格已經定死,所以,就會壓縮硅片、電池片和組件廠家的利潤空間,或者導致光伏電站的投資回收期變長。因此,暫停或禁止多晶硅進口,會給國內光伏產業的下游廠家帶來一些負面因素。
首先,要奮斗就會有犧牲。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遲早要面對歐美國家的這些打壓手段。中國企業要想保住這個地位,首先要有“壯士斷腕”的氣概,敢于犧牲,即便短期成本上升,也要堅決支持中國政府的這種“保護主權”的反制措施,要知道,主權問題是不能談判的。國土是這樣,駐軍是這樣,貿易主權也同樣是這樣。
同時,隨著中國光伏企業要注重不斷改進自己的光伏制造鏈,盡快消化多晶硅價格上升帶來的成本增加。相信中國的光伏產業有能力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制造經驗消化這個成本上升,而且使中國的產品更具競爭力。
第三,現在在光伏產業鏈中,多晶硅是唯一的一個國內廠家的成本高于國外廠家的環節。因此,中國光伏產業應當盡快考慮降低自己的多晶硅的制造成本,一方面,現有的西門子法多晶硅廠家要設法降低自己成本,趁此機會,將停產的生產線盡可能多地開動起來。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對于冶金法多晶硅等新興的低成本太陽能多晶硅的制備技術,要加快產業化、規模化的步伐,盡快形成自己的有競爭優勢的多晶硅產業,才會不懼國外的各種不正當的貿易手段的打壓,保證中國光伏產業的正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