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摸底亟待地方行動
無論是配額總量,還是配額分配方案的確定,都需要來自行業、企業的可靠數據作為支撐和決策依據。目前,國家發改委對重點行業、企業的數據摸底工作已做出全面鋪開之勢,接下來,需要地方承擔更多的工作。
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出通知,啟動重點企(事)業單位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工作,責任主體為2010年溫室氣體排放達到13000噸二氧化碳當量,或2010年綜合能源消費總量達到5000噸標準煤的法人企(事)業單位,或視同法人的獨立核算單位。
此外,國家發改委已公布了鋼鐵、化工、電解鋁、發電、電網、鎂冶煉、平板玻璃、水泥、陶瓷、民航等首批10個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據悉,今年還將公布3-10個行業的核算方法和指南,以進一步統一全國碳排放的“度量衡”。
在國家頂層設計出臺之前,地方政府的數據摸底工作要先行。
“目前,地方首先要抓緊擬定上報企業名單,組織重點行業、企業培訓,完成重點單位排放上報工作,為國家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清華大學教授段茂盛對記者表示。
中創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戰略總監錢國強認為,試點之外的省市,技術薄弱、資源匱乏、意識和能力不足,缺乏數據基礎,在制度建設與能力建設方面有大量工作可做,在統一碳市推進的過程中,應主動思考如何做出準備,而不是被動等待。
初步預測,全國統一碳市建立,將有萬家企業融入控排企業大軍。洲際交易所集團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黃杰夫認為,如何服務于這些控排企業,使他們有能力利用市場這個平臺,管理自身的碳資產,實現低成本履約、低成本減排,將是政府工作的核心內容。
建立溫室氣體排放的核算、報告和核查體系,建立相關管理體系,明確企業對應的上級管理部門,以及人力資源的配備,第三方服務市場的培育等,都有待地方的積極行動和探索。
唐人虎表示,全國統一碳市的建立,將創造7萬-8萬人的直接就業機會。碳核算、第三方核查、碳資產管理、碳金融等服務行業都需要更多的專業人才,這一市場的潛力和空間巨大,地方需要加快人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