淪為國家貿易戰的犧牲品
首先,就外部環境來說,國家貿易戰的戰火蔓延到光伏產業身上來,導致光伏屢屢受罪,眾所周知。WTO在美國雙反判決結果下來之前就已判定,美國方面的控訴是不夠證據的,認定中國方面勝利,這決定被親愛的媒體們解讀為是給美國一個漂亮的臺階下,讓美國在雙反判決中好做人一點,不至于撕破臉皮。但是美國并不受用這套,仍判決了大陸26.33%-165.04%、臺灣27.59%-44.18%的稅率。在這之后,大陸與臺灣的政府均就此事進行了一系列的挽救措施,如今大陸的中止協議已有明顯進展,而臺灣欲語還休的限價協議風聲已逝。
另一方面,政府并沒有閑著,相繼掀起了一系列的大動作:政府公共部門因安全問題而禁止采購蘋果設備,包括手機、平板、電腦等(在此之前就已經禁止采用微軟windows8系統了),接著控訴高通存在壟斷行為并進行大范圍的調查,日前已認定高通壟斷事實,給了美國一個很大的耳光。
中美兩家在明顯地相互掐架。而到底美國為何如此百般刁難?有分析就說了:這有經濟和政治的雙重理由——經濟上,美國2013年對中國貿易逆差達3184億美元創新高,連續第四年刷新紀錄。中國高居全球最大貿易出口和進口國,面對美國受沖擊產業的控訴,美國政府難以面對;政治上,美國執政的民主黨政府11月國會期中選舉,而歐巴馬政府早有「出口擴張」和「再工業化」計劃,如不對出口競爭力極強的中國產品有所動作,這些計劃都難以成功,可能會選舉失利。因此,雙反策略看起來也便是自然之舉。
事實上,不僅僅是光伏行業,中國在紡織品、鋼鐵產品、通訊設備等領域均是全球雙反的冤大頭。在爆發大規模的貿易戰期間,中國的企業淪為炮灰是必然結果,誰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再爆發,每個企業都膽戰心驚,一有風吹草動,便如受驚孩子般坐立不安,更不用說在美國與歐盟雙管齊下的這段敏感時期了。
作者: 來源:EnergyTrend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