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這一點,你覺得,不脆弱的根本會是什么呢?筆者認為——
不脆弱的根本:創新&轉型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曾經說過:“與政策、市場、成本、人才等因素相比,我國光伏企業發展的根本性因素在于技術創新。創新可以和標準、知識產權相結合,從而綜合起來去占領制高點。” 2011年~2014年,每千噸多晶硅生產線投資成本下降了47%,多晶硅生產的綜合能耗下降了35%,正是這些成本的優勢讓中國能一直屹立于世界光伏產業中,甚至的,有行業人士還進一步預言中國光伏未來或將能引領世界。
換句話來說,我國光伏產業還未能正常發展,或許是因為研發能力仍尚待提高。一些大型光伏制造企業在上馬新的生產線時,往往首先選擇的是國外的高端設備。而我國在新一代技術路線、新材料、新工藝甚至一些半導體的基礎工藝、關鍵材料的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在專用設備、專用材料等方面對國外市場仍然有一定的依賴性。而我們可以回顧到的是,中國光伏產業從2011年至2013年是最困難,最虧損的時期,但也就在這段時期,中國光伏產業的技術創新最活躍,發展最有干勁,而使得中國光伏產業逐漸回暖。
因此,要讓敏感的光伏產業走出寒冬,重新取得主動權,讓中國引領世界光伏這個預言成真,不輕易受傳言動搖,在逆流中尋求轉型就一定是必須之路。倘若我們能從技術、市場、管理各方面理性分析,合理入手,或許就能獲得永生的入場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