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振2014年分布式光伏電站的裝機市場,國家于2014年7月中旬出臺《關于進一步落實分布式光伏發電有關政策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出“利用廢棄土地、荒山荒坡、農業大棚、灘涂、魚塘、湖泊等土地資源建設的光伏發電項目。”這標志著我國首次將農業大棚、魚塘等列入分布式項目,并建
據介紹,河南省登封市少林辦引進的光伏農業大棚項目就是這樣的典型例子。該項目位于登封市少林辦玄天廟村,項目實現了棚上發電,棚下種植,既不改變土地使用性質,又有效地利用了太陽能資源。安裝在棚頂的太陽能電池板,每年可產生60多萬度電,同時這些特制的太陽能板能夠將蔬菜生長所需太陽光線中的紅光引入大棚,延長蔬菜生長期提高棚內植物的產量和質量。通過這種栽培技術培植出的植物,不僅無污染而且產量極高,以奶香小番茄為例,一畝地一年可產小番茄3萬公斤左右。
“光伏農業不僅節能環保,增加連帶收益,更重要的是讓有機無污染的蔬菜、瓜果進入每個尋常的餐桌上,吃出健康,活得幸福。”與會專家表示。
但是,光伏農業是個新生事物,它是光伏電站開發投資、與農業開發投資運營的跨界合作項目,包括光伏農業項目的光伏電站指標備案核準、光伏農業項目的電網并網與接入,光伏農業項目25年的土地流轉使用等問題仍然亟待解決。“隨著這些問題的解決,光伏農業在增加農村缺能地區的能源供應量,降低農村生產、生活用能造成的環境污染,在提高農業生產力的同時促進農民增收、增加就業機會等方面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與會專家說道。
作者: 來源:中國改革報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