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已批準了我國首個光熱發電示范項目--中控德令哈塔式電站項目的上網電價為1.2元/千瓦時,該電價認可了光熱發電的獨特性和價值。風電和光伏都通過幾輪特許權招標才出臺了標桿電價,光熱發電也需通過一批示范項目后才能適時出臺統一的標桿電價。”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胡潤青8月23日出席在
規模化解決技術經濟難題 孫銳在會上介紹,2013年國家能源局委托電規總院組織相關單位,編制了太陽能熱發電示范工程的實施方案和技術條件。
2014年6月,受國家能源局委托,電規總院與相關單位共同對國內太陽能熱發電所需的設備和材料情況進行了調研。“我們認為太陽能熱發電所需的設備和材料國產化率可達90%以上;國內生產的關鍵設備和材料的技術水平,與國際水平相差不大,僅缺少長期運行的檢驗;國內設備和材料的生產能力完全可以滿足需要。”孫銳進一步說。
對此,中控太陽能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李偉對光熱發電成本做出了大膽預測:“隨著光熱發電規模化和技術進步,塔式光熱電站度電成本將很快降到0.8元以下。如果再結合融資、稅收等政策支持,光熱發電電站完全有可能實現平價上網。”
2013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大概為53223億千瓦時,我國日照資源豐富地區(DNI1700以上)大概有150萬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可以實現25兆瓦裝機,年發電量5500萬千瓦時。若將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建成光熱電站,就可以滿足目前我國一年的電力供應。”李偉說。
孫銳建議,目前可以出臺上網電價的確定原則,建議按照還本付息加投資回報的方式,逐個項目分別確定上網電價。并建議金融投資機構,對太陽能熱發電項目及相關設備及材料制造企業,給予資金上的大力支持,發揮資本的力量。
CSPPLAZA分析師對本報記者表示,“今年下半年以來,受益于政策等大環境的逐步好轉,我國多個大型光熱發電項目開始進入建設階段,如中廣核德令哈50MW槽式光熱電站已于7月1日正式開工,首航節能敦煌110MW塔式電站一期10MW項目也于8月30日正式動工,預計這些大型示范電站的成功建設將以實際案例證明光熱發電的獨特優勢,為我國光熱發電產業邁向大規模商業化發展打下重要基礎。”
作者: 來源: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