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縣白湖鎮裴崗社區居民楊克東家屋頂裝上了光伏電站。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以及人類繁衍、生存資源需求矛盾的突出和演變,現代社會面臨以能源與消費變革為中心的“第三次革命”。全國、全世界都在尋找“第三次革命”的突破口,太陽能光伏產業以其對于能源消費顛覆性的變革而進入各國的視野,成為各國競相發展的戰略性新興
敢為人先,光伏扶貧先行先試勇探新路 縱觀世界各地光伏發展應用經驗,或是將光伏電站建在廣闊無人的沙漠中,或是設在綿延成片的工廠廠房上,抑或是建在土地資源豐富的成片陸地上。合肥,寸土寸金,似乎并不具有發展光伏應用的“先天優勢”。
但是,一座城市的生長路徑,并非依靠其先天條件,而是由其內在的創新邏輯決定。合肥向工廠房頂要空間,向廣袤的農村屋頂要空間,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天地,將扶貧開發和光伏應用結合在一起,創新性地走出了一條合肥特色的光伏下鄉扶貧之路。
去年,在合肥市新一屆政府首次全體會議上,市長張慶軍支招光伏發展應用:通過太陽能光伏發電應用來加快脫貧步伐,讓貧困戶“躺著也能賺錢”。“在目前的社會條件下,農村貧困人口依然不能持續穩定地逐步脫貧,證明這部分人口確實存在著特殊情況,諸如勞動力喪失等。”張慶軍說,他們可以嘗試通過太陽能光伏發電來賺錢。之后,他多次過問,并批示“力爭今年(注:2013年)內實質性啟動,可先在合肥市范圍內試點,逐步推開”。同年5月,合肥市出臺《關于加快光伏推廣應用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意見》,將“光伏下鄉”工程作為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四大工程之一,并明確提出整合集中現有各類扶貧資金,支持貧困戶建立家庭光伏發電項目。
從2013年起,市、縣級扶貧專項資金每年安排300萬元,支持100個以上農村貧困戶建設家庭光伏發電項目。
機會稍縱即逝,創新不容停歇。針對光伏扶貧下鄉工程,合肥市選擇肥東縣長臨河鎮羅家疃5戶農民家庭率先試點,去年7月1日正式并網發電,揭開了合肥光伏下鄉扶貧的大幕。在成功試點基礎上,市扶貧辦組織5縣(市)扶貧辦和有關光伏企業到現場進行觀摩,在全市示范推廣。
步伐鏗鏘,推進有力。在試點經驗基礎上,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合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市農委合肥市光伏下鄉扶貧工程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了試點范圍、光伏電站建設規模、資金支持、維護運行等內容,為光伏電站建設提供了政策依據。
將光伏電站和扶貧下鄉有機結合,這一構想在短期內變為生動實踐,再次彰顯合肥速度,也引來眾多城市考察借鑒。
作者:王倩 來源:中安在線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