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德令哈50兆瓦塔式太陽能光熱發電站一期10兆瓦發電站一角。 青海德令哈50兆瓦太陽能熱發電項目由中控太陽能公司開發并投資建設,采用中控研發的塔式太陽能熱發電技術,準確地將太陽光聚焦采集到吸熱塔上的吸熱器中,并利用太陽能將吸熱器內的水轉化成高溫蒸汽,再利用蒸汽推動汽輪發電機發電,最終將熱能轉化
圖為德令哈50兆瓦塔式太陽能光熱發電站一期10兆瓦發電站一角。 青海德令哈50兆瓦太陽能熱發電項目由中控太陽能公司開發并投資建設,采用中控研發的塔式太陽能熱發電技術,準確地將太陽光聚焦采集到吸熱塔上的吸熱器中,并利用太陽能將吸熱器內的水轉化成高溫蒸汽,再利用蒸汽推動汽輪發電機發電,最終將熱能轉化成為電能。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攝
太陽能光熱發電商業化應用出現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歐美國家和地區,作為一種新型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引起各方關注。我國光熱發電產業至今已經歷了10年的發展,然而,光熱發電在中國并未取得實質性進展。從技術上看,我國與國外差距不大,近幾年在研究領域有不少突破性進展,有些方面還走在了前面。但從商業化運作來看,由于電站建設及電價成本上居高不下,制約了我國太陽能光熱發電的產業化進程。
企業爭相布局 8月27日,全球最大光熱發電儲能材料基地在青海省柴達木盆地循環經濟試驗區德令哈工業園正式啟動建設,該項目由深圳市愛能森科技有限公司計劃分三期投資80億元建成100萬噸熔鹽項目。而就在距此不遠處,由中國核電行業的領軍企業、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進軍光熱發電的中廣核青海德令哈50兆瓦槽式光熱發電示范項目剛剛在7月1日正式動工,該項目也是國內光熱發電產業近年來首個開工建設的大型商業化項目。
8月28日,記者驅車在德令哈工業園采訪時發現,就在中廣核青海德令哈50兆瓦槽式光熱發電示范項目一路之隔,由浙江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我國第一家實現工業化運行的太陽能光熱發電項目已于去年底正式并網發電。對從央企到民企接二連三的光熱發電及相關產業鏈企業開始興建的現象,我國第一位太陽能光熱發電博士、首航節能光熱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姚志豪興奮地說,我們認為2014年將是中國光熱發電起步的元年,這個巨大的市場在等待著投資者。
作者:李予陽 張建軍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