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定寰原科技部黨組成員、秘書長,曾任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戰略研究組組長。現任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理事長、中國科技咨詢協會理事長等職。長期負責國家工業及高新技術領域科技計劃與重大項目
石定寰原科技部黨組成員、秘書長,曾任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戰略研究組組長。現任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理事長、中國科技咨詢協會理事長等職。長期負責國家工業及高新技術領域科技計劃與重大項目的組織實施、國家火炬計劃及國家高新區的策劃與實施。
記者:您怎樣看待霧霾天氣的形成,跟化石能源的燃燒有多大關系?
石定寰:霧霾天氣的形成說明一個地區的環境承載能力超過了自然環境允許的范圍。改革開放以后,我們的經濟開始高速發展,但發展的同時忽視了環境承載力。1980年我們消耗了6億噸標準煤,人均還不到1噸,現在已經接近40億噸了,而且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等東部地區。我們在污染物的治理上又沒有下很大功夫,標準一直是比較低的。比如現在我們對煤炭中汞的排放依然沒有做出要求,而美國已經根據汞的排放,對超過標準的電廠進行關閉了,我們現在也缺少這種技術準備。中國有句俗話叫“有買棺材的錢沒有治病的錢”,往往項目建設時只看到初始投資便宜,并不考慮全生命周期中的成本,實際上后期治理的代價更大,這就是一種短見短視。
作者: 來源:中國電力報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