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不久,國土資源部剛剛頒布《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規定》,將于9月1日起全面實施。同時,近期國土部還將出臺具體的節約集約用地指導意見,目前已形成初步方案。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胡存智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專訪時表示:當前,各地生動的節約用地案例很多。“比如浙江省的一個工業園,在工廠
另外,生產、生活、生態用地結構失衡,工業用地的比重偏高,低效、低容積率的用地情況表現很突出。目前,我國工業用地的容積率在0.3~0.6,全國平均工業用地比例達到26%,很多城市達到40%甚至50%,一半都是工業用地。雖然國外的數字不一定是我們的標桿,但是我們比較一下發現,我們還是偏大。比如紐約是7%左右,香港6%左右,倫敦只有2.7%,新加坡只有2.4%。可以說目前我國各城市普遍存在著過度消耗土地資源的狀況,部分行業和領域超標準用地、浪費土地情況依然突出。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指出的一樣,經過多年以大量消耗資源環境為代價的高速發展,在城鎮化剛剛步入中期階段的時候,許多城市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已經明顯減弱了,水土資源和能源不足,環境污染等問題凸顯,財政和金融風險不斷加大,我國已經到了必須在發展中加快提質增效升級的關鍵時期,粗放的擴張、人地失衡、破壞環境的老路不能再走了。
醞釀節地新思路
記者:在你看來,當前各地有哪些值得肯定和借鑒的節約集約用地經驗?如何將這些好經驗上升為制度?
胡存智:深入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目前已經具備了扎實的實踐基礎。近年來,一些地方已經主動轉變土地利用方式,不斷探索新的用地和管理方式,推出一系列好辦法、好措施。
比如上海市規定,未來城市的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規劃目標范圍內,努力實現“零增長”,建設用地總量不再增加;山東省和江蘇省規定,工業不再建單層廠房,建多層廠房可以減免城市基礎配套設施費用,促進企業自發節約集約用地;湖北省規定,閑置土地的閑置費用由地方稅務部門按照土地出讓金價款20%代征,促進企業盤活存量用地;還有很多省市都規定,要合理利用城市用地的地上地下空間,在地價款等方面給予優惠。這些都是很好的制度規定,有普適性,也有推廣性。
同時,各地還以土地節約集約為主題,開展了很多專項的活動。比如廣東開展的“三舊改造”活動,浙江實施的“三改一拆、五產倍增”,江蘇從空間優化、“五量”調節、綜合整治方面提出了政策制度和機制創新,山東、遼寧、湖北也出臺相關政策推進節約集約用地;企業特別開發企業、各類用地單位,都在想辦法節約集約利用土地。
以上說明我們已有很好的工作基礎。國土資源部當前也正在總結各方面的成功經驗和良好做法,最近頒布了《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規定》,9月1號全面實施。近期,還要出臺具體的節約集約用地指導意見,目前已經有了初步方案。
作者: 來源:觀點地產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