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廠通過發電賣電獲得收入,用戶用電需要交納電費,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然而歐洲正在越來越多地出現一種相反的現象,即“負電價”(negative price)。負電價是指當電力市場中可再生能源發電大幅提高后,電力市場供大于求,市場結算價為負值。負電價意味著發電企業每發出一度電,就要向購電者支付費用,購
可再生能源參與市場競價后,大幅拉低市場批發電價。當電力市場中沒有可再生能源時,首先競價成功的是核電、其次是煤電、氣電。如圖1左側所示,核電、煤電和氣電之和能夠滿足用電需求,小紅點就是供需曲線交叉點,這個點就是此時市場結算價格。當可再生能源進入電力市場之后(如圖1右側所示),由于可再生能源發電邊際成本最低(接近零),首先競價成功,然后再安排核電、煤電就能夠滿足電力需求,這樣就不再需要邊際成本更高的電源(氣電),此時電力市場供應曲線右移、結算價格下移,導致結算價格下跌。
如果可再生能源能夠滿足或超過用電負荷,電力市場將出現零電價或負電價。如上文所述,當可再生能源進入市場后,電力批發價格會出現下跌。一種特殊的情況是,當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本身就滿足用電負荷時,批發電價就是零。而更為極端的情況是,當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超過用電負荷需求,市場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此時市場批發電價跌至零以下,這就出現了所謂負電價。出現負電價的時間大多是在陽光燦爛或大風的節假日低負荷時段,例如圣誕節之夜。
引入負電價機制是歐洲電力市場發展的一大趨勢。長期以來,為了防止極端情況對電力市場規則的破壞,保護發電商和用戶利益,歐洲幾個電力市場都對批發電價進行了最高價和最低價限制,不允許出現零電價和負電價。但是近年來隨著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如果沒有負電價,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內的各類電源都會出于經濟利益盡量發電,從而加劇電力市場供大于求的狀況,不允許負電價的弊端越來越顯現。截至目前,在歐盟范圍內,電力市場規則中允許出現負電價的國家包括加入歐洲電力交易市場(EPEX)的四個國家(法國、德國、奧地利、瑞士),以及比利時和荷蘭,其他電力市場不允許批發電價跌至零以下。
作者:能源觀察網 來源:政乾方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