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給德國貼個標簽,“技術派”“嚴謹認真”“汽車國度”“啤酒王國”等詞匯都能中選。如果要給德國能源貼個標簽呢,“能源轉型”“光伏補貼” “放棄核電”“發展可再生能源”……近年來,德國能源界的每次舉動都震驚業界,更難能可貴的是,德國以技術優勢和嚴謹做派,踏踏實實地將能源轉型的理念付諸實施
記者:所以新能源發展最快的德國,也最早遭遇了新能源發展中的一系列問題。《可再生能源法》重新修訂是否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怎樣解決? 科勒:當前我們最大的困擾是光伏發電造成的。之前我們的政策是光伏電量全額收購,補貼電價20年不變,雖然近年來光伏上網電價不斷下降,但是目前經營者還是有6%~8%的利潤,也算不錯。德國之前的政策是光伏發電必須全部上網,但如果電力需求沒有那么大,就會出現我剛剛提到的負電價,誰用電倒貼錢給誰。根據規劃,到2020年,德國的光伏裝機將從現在的3000萬千瓦增長到5500萬千瓦,到那時可再生能源更需要貼錢使用,就成為不經濟的能源了。
另一個暴露出來的問題是,由于大量風電和光伏發電快速增加,導致德國傳統發電廠發電小時數減少,固定投資更高,成本大幅上漲,有的傳統電站成本提高得很厲害。更嚴重的是,因為傳統電站基本不賺錢,甚至虧損,所以很多電站都要求關停,但是政府不能無視傳統電站關停,因為沒風沒光的時候還需要傳統電站發電,他們是系統的保障能力,需要維護系統平衡。但靠政府行政命令維持傳統電站不關停難以為繼,長此以往,傳統電站很可能紛紛破產,所以德國目前傳統發電能力也亟需補助。
還有一個問題。德國的風能資源與用電負荷中心是分開的。北部風大,風能資源豐富,南部太陽能豐富,但主要負荷集中在南部。當前德國風電發展迅速,但北部地區已經消納不了這么多風電,要將風電輸送到南部,這就需要建設大功率的輸電線路。所以這次修訂《可再生能源法》最重要的內容就是要求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必須適合電網改造的進度,把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和電網的改造捆綁在一起。
作者:程洪瑾 高靖 來源:國家電網報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