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收官之際,曬出了對各地“政績工程”的治理清單:全國叫停663個“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存在弄虛作假的436起問題中,共有418名個人被查處。這是中央首次大規模叫停“政績工程”“形象工程”。 事實上,從山西的申維辰到
強建強拆造成難以化解的社會矛盾 在山西,原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記申維辰主政期間,曾執意將原本規劃為綠地、公園的龍潭片區建為“新地標”、城市綜合體,甚至要將21世紀后新建的大片住宅“推倒重來”。
據了解,由于占用本為市民公用的公園綠地建設豪宅,加之強拆、補償不到位等一系列問題,申維辰主持的該工程引發群眾強烈不滿。目前,龍潭片區改造工程仍在半拉子“爛尾”中,當地至今有市民不停地投訴上訪。
“空城”“豪樓”如何收場?普遍沒有規范 廣州原市委書記萬慶良被專家嘲諷地稱為“規劃之神”,被詬病的項目包括在山頂開挖大湖、在山地建百米大道……其主政揭陽時,曾主持投資30億元開展兩河四岸景觀等建設,河道兩側綠化帶就寬500米。
不過,雖然目前很多官員的落馬都與規劃和房地產有關,紀檢監察部門也公布了不少相關案例,但是,關于“空城”“豪樓”該怎樣收場,目前卻普遍沒有規范可依。
首先,叫停阻力巨大。廣東一位長期任各地規劃部門顧問的專家表示,盡管一些“政績工程”的決策者已經落馬,但叫停其任上曾是“非上不可”的“豪華項目”,在實際中阻力不小:一種情況,項目本身不合理,但已經訂立合同,或已投入巨資建設;另一種情況,盡管一把手落馬,但當年通過規劃修改的議案依然有效,甚至影響到后續規劃項目,所以后任者只好“熱熱鬧鬧搞整改,悄悄摸摸緩建甚至續建”。
其次,歷史積累的大量矛盾短期難以解決。記者調查了解到,申維辰強推的龍潭片區改造工程,經過多年拆遷,目前還是一大片殘垣斷瓦,“因為有大量居民需要安置,沒辦法,只能晾在那里慢慢解決。”一位知情人說。
此外,一些明顯失當的工程被曝光后,多以決策失誤、調整等理由一筆帶過,只整改而不追究。比如,云南河口稱拆除“文化長廊”的原因系因“政策調整”。還有一批被查地方粉飾決策錯誤。比如,安徽、湖北等地對被曝光的新建豪華辦公樓采取“政府拿出原辦公樓舊址土地、開發商為政府新建辦公樓埋單”的模式,稱之為沒有花政府一分錢的“改善性工程”。
作者:杜放 葉前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