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筑“不綠色”近年來日漸遭到詬病。盡管原本在設計之初被定義為“綠色”的建筑卻在日后真正的運行中,由于缺乏注意,變成了更高耗能的建筑。 由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占能源總消耗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同時還會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因此,建筑的設計與建造方式
“觀念制約綠建筑發展” 綿陽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帶,屬北亞熱帶山地濕潤季風氣候區,夏季悶熱、冬季潮濕。如何讓建筑夏天隔熱通風,冬天保暖防潮,是最直接的問題。
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仲繼壽提供的測算數據顯示,楊家鎮臺達陽光小學在綿陽夏季悶熱、冬季陰冷的氣候條件下,利用自然通風采光的設計,室內溫度可降低1~3℃,相對濕度降低10%~30%,對室內環境舒適度起到了明顯的改善作用。此外,教室天窗能顯著提高室內光照度達70~200勒克司(每平方米流明數)。
2014年10月15日,四川省蘆山縣龍門鄉臺達陽光初級中學舉行了項目奠基儀式。這是臺達集團捐資1000萬元人民幣,在四川災區建筑的第二個綠色建筑學校項目。
設計單位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顯示,這所學校在蘆山地區夏季悶熱、冬季陰冷的氣候條件下,將利用自然通風、架空屋面、架空地面、天窗采光、遮陽調光等技術。經過測算,與不采用這些技術的教室相比,在夏季可實現教室內白天平均溫度下降2.1℃,一層教室白天空氣相對濕度降低23.5%;天窗能使頂層教室書桌表面光照度平均提高92勒克司,在年日照時間不到1000小時的蘆山,相當于平均每天減少近30%的照明用電。
另外,學校室外場地除運動場外均采用了透水磚或透水混凝土,每年可保證近2400噸的雨水經場地滲入地下,保證場地內地下水環境。
不過,綠色建筑仍面臨重重發展難題,其中之一,便是在貧窮地區和偏遠山區的資金投入。
“觀念制約了綠色建筑發展。”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仲繼壽表示,有很多人覺得綠色建筑初期投入比普通建筑大,但綠色建筑經過好的運營,都能夠通過后期的節能收回投入差額。
楊家鎮臺達陽光小學校長向記者介紹,這所占地面積2.74公頃,擁有約700人的學校,每個月電費僅1000元左右,一年的水電費用僅2萬元~3萬元,相較一般學校節能節水成效顯著。
作者:張靜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