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產融結合的模式投資寧夏光伏項目,中民投此舉無疑是對光伏行業一次很好的推動,但現在說成功顯然為時過早。因為選擇寧夏建立電站,中民投仍指向政策紅利。 8月28日,備受矚目的民營大型投資公司“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民投”)宣布首個千億投資計劃,其中新能源方面的
用產融結合的模式投資寧夏光伏項目,中民投此舉無疑是對光伏行業一次很好的推動,但現在說成功顯然為時過早。因為選擇寧夏建立電站,中民投仍指向政策紅利。
8月28日,備受矚目的民營大型投資公司“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民投”)宣布首個千億投資計劃,其中新能源方面的占比相當可觀——在寧夏投資建設3GW~5GW光伏發電項目,總投資300億~500億元。
眾所周知,當下的光伏行業備受政策眷顧,但依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僅以2014年年初制定的14GW裝機目標為例,根據銀河證券分析師鄒序元的報告,上半年,光伏新增并網裝機容量僅為3.3GW,其中包括2.3GW大型電站和1GW分布式。這說明,真正的市場模式仍未在行業內出現。而作為一家投資企業,中民投的大筆投入,能否為其帶來預想的收益?
產融結合的首次試水 其實,投資寧夏電站,已不是中民投首次接觸光伏行業。早在2014年5月,也就是中民投注冊后僅10日,協鑫集團宣布,將與中民投合作建立規模100億元的基金,以發展光伏電站和光伏產業整合。
而產融結合,正是中民投所希望涉足和專營的領域。根據《商業銀行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商業銀行不得向非自用不動產投資或者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因此在我國,產業與金融在某種程度上是分離的,而中民投作為民營投資集團,不受此條例約束,其向國務院提出了產融平臺的解決方案,不僅有利于企業融資,也有利于金融機構合理管控風險。
另外,中民投采取眾籌式的融資模式,且59家參與企業平均每家持股不超過2%,即10億元,最低不少于0.6%,即3億元。多行業大佬參與,集合眾人才智,有助于在全行業尋找合適的投資機會。中民投董事長董文標就曾公開表示,中民投的商業模式,將向美國摩根財團靠攏,覆蓋產業和金融。更確切的描述,就如其創立者董文標所說“一家產融結合的金融控股集團。”
在中民投成立之初,其表示要將化解國內產能過剩作為重要方向,并率先選定鋼鐵、光伏、船舶等行業,在總公司下面分別計劃設立中民新能源、中民鋼鐵、中民國際通航和中民礦業物流等九個子公司,其中,中民新能源的業務最先開始啟動。
董文標曾公開表示,“中民投將分兩步走,第一步主攻產業投資,第二步是在做好產業投資的基礎上,對金融資產進行投資。”此次寧夏光伏項目,就是董文標所承諾的“過剩產業投資”的第一步。
作者:王曉坤 來源:能源評論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