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產融結合的模式投資寧夏光伏項目,中民投此舉無疑是對光伏行業一次很好的推動,但現在說成功顯然為時過早。因為選擇寧夏建立電站,中民投仍指向政策紅利。 8月28日,備受矚目的民營大型投資公司“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民投”)宣布首個千億投資計劃,其中新能源方面的
名利雙收的寧夏項目 但實際上,中民投“關注光伏過剩產能”的說法并不準確。
眾所周知,我國光伏產業過剩是在制造環節,而不是終端發電板塊。在2013年,我國出臺諸多能源消費方面的政策,以鼓勵減少煤炭發電,這為新能源發電帶來巨大空間。除此以外,僅政府頒布的光伏產業扶持政策就超過10項,且集中惠及下游光伏電站領域,也就是中民投此次投資的板塊。中民投此次注資,既為國內新能源行業帶來新的血液,賺足了來自政府的好感,又能拿到補貼,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而投資寧夏,既避開了分布式光伏扎堆的東部、也避開了光伏電站的傳統投資地甘肅內蒙古,則能看出中民投對于收益的細心考量。
寧夏作為西部發電大省,不僅具備平均日照時間超過2000小時、無霜期168天的優勢,其電力輸送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當前,寧夏已建成電力外輸項目主要包括寧東至山東±660千伏直流輸電示范工程,今年新建重點項目有靈紹±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這意味著電力外送能力或在不久后再創新高。
另外,寧夏對待新能源發電并網態度積極,2013年光伏裝機增長率高達627%。截至今年8月20日,寧夏電網并網光伏發電站達64個,裝機容量達到163萬千瓦,占全網總裝機的7.2%,新能源發電已成為寧夏第二大電源。為滿足新能源發展需求,國網寧夏電力還建設了5座330千伏、1座220千伏新能源集中接入輸變電工程,確保核準的新能源全部按計劃順利并網。
如果按照寧夏集中光伏發電收購電價定0.9元/千瓦時、分布式光伏補貼為0.42元/千瓦時計算,中民投寧夏3GW~5GW集中式光伏發電的投資,將每年為其帶來60億~105億元的現金流,中民投投資寧夏項目有望在6~8年內回收成本。
作者:王曉坤 來源:能源評論
責任編輯:gaoting